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这是一个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节日,在岁月的积淀中,人们形成了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菖蒲等习俗。尽管幅员辽阔的中国的不同地区习俗形成了“甜粽子Vs.咸粽子”之争,但像赛龙舟这样的活动却流传甚广。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很多传说,其中最广为流传的是纪念大诗人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贵族,曾被楚怀王宠信。他主张用富国强兵、举贤任能、联齐抗秦等措施增强楚国实力,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楚国保守派的反对,并受到诋毁而遭流放。流放期间,屈原听闻国破家亡的噩耗,仰天长叹,写下绝笔作《怀沙》后跳入今日湖南境内的汨罗江。楚国百姓纷纷纪念和凭吊他,渔夫们划着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屈原的真身。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的日子,人们都要在江上划龙舟以纪念屈原,成为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现在,赛龙舟尤其受到湖南、广东等地百姓的喜爱,并已经远播到日本、越南等国家。
端午节时,阳光明媚,江水两岸人头攒动,鼓声惊天动地,一幅热闹壮观的场面。江中龙舟奔涌,在鼓声的催促下,舟上壮实的汉子们卖力地划动着双桨,激起簇簇浪花,引得两岸不绝的叫好声。沈从文在《边城》中曾对赛龙舟有过这样的描述:“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将南国水乡人对赛龙舟的热爱展露无遗。
其实,和赛龙舟一样,有关端午节的起源也有各种各样的不同传说。传统风俗在随着岁月流转的过程中不断变迁,人们向其中加入对先贤的追思,对生命的歌颂,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追寻……这些都融入了飘散着香气的粽子里——无论它是甜,还是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