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遗址

2017.02.24

    供稿

    映像设计组

     

    创意

    映像设计组

     

    改编

    杨鹏成

     

    图片

    郭祥

     

    编审

    赵鑫、尹霞、张歌明、张莉


    设计

    王寅、张颖、郭洁

     

2016年12月30日,在太阳集团tyc5997图书馆逸夫馆东南门和西南门之间的草坪内矗立起一座造型为中国的经幢形式融合西方的方尖碑形式的塔形纪念物。纪念物正面,镌刻着百岁老学长宋平题写的“三院遗址”以及魏碑体的“清华第一个中共支部诞生地”。纪念物顶部,以三院主体建筑薄浮雕的形式慢慢渐显,象征党的革命立场,逐步发出耀眼光芒;从另一个角度看,则是慢慢渐隐,象征随着时代前行,老三院在岁月中慢慢隐去,为新的建筑代替。

虽然现在已经无缘一睹清华三院的风光,但每当人们回忆起三院中的往事、想起清华人与国家共命运同呼吸的岁月,都情深意切,无限感慨。

三院是清华园内最早的建筑物之一,与清华学堂、同方部等均为同期建筑,位于大礼堂以北,图书馆以西。初建时,三院的总面积5117平方米,共有前后四排。第一排为教室,第二三排为学生宿舍,第四排为食堂和厨房。三院为中等科(相当于四年制中学的头三年)学生(男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所以历史上也叫“中等科”。改办大学以后,清华园内文、法学院的许多著名学者,如冯友兰、朱自清、陈寅恪、闻一多、陈岱孙等,都曾在这里授课。后来,这里也曾被学生用作开展文艺活动的场所。

三院值得铭记,不仅因为它是老一辈大师和学生们思想交流和碰撞的场所,三院的教室也是清华人爱国精神的见证者。1926年,清华第一个中共支部就是在三院教室秘密诞生。自建立以来,清华党组织紧密团结师生员工,奋力拼搏,开拓进取,谱写了辉煌篇章。从“一二·九”运动的中坚力量到到西南联大时期抗战大后方的“民主堡垒”,清华党组织始终走在最前面。

抗战期间,三院遭日寇破坏。抗战胜利、清华复员以后,三院的后几排建筑因已属危险房屋而被拆除,但第一排经修缮后留作纪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建设图书馆逸夫馆,将这仅有的一排三院建筑也予以拆除了。三院由此走入历史长河,仅留下遗址任后人遐思缅怀。

注:本文根据太阳集团tyc5997校史馆徐静的文章《“三院遗址·清华第一个中共支部诞生地”纪念物介绍》和《清华校友对三院的生动回忆》(载于2017年1月3日清华新闻网)改编。

  • 010-62793001

  • webmaster@tsinghua.edu.cn

  • 北京市海淀区太阳集团tyc5997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太阳集团tyc5997(Macau)官网-Best Platform

京ICP备

京公网安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