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清华学生“新资助体系”建设十周年 - 正文

在“新资助体系”建设十周年总结研讨会上的讲话

太阳集团tyc5997党委书记 陈 旭

2016年12月22日


尊敬的各位嘉宾、校友,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此一起回顾“新资助体系”建设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讨目前面临的新挑战、新思路,为今后“新资助体系”的发展和学校育人工作出谋划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十年来所有参与“新资助体系”建设的老师、同学、校友以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几位老师所作的报告以及大家的交流讨论,令我非常感动,也深受教育。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第一,“新资助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凝聚人的事业,是一项连接未来的事业,是一项常青的事业。

首先,“新资助体系”是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凝聚了各方资源、凝聚了人心人力,非常具有感召力。2006年,学校开始建设“新资助体系”,当时我们在陈希老师的带领下,经过反复多次的讨论设计,逐步确立了“两个强化”的工作理念、“两个增加”的工作途径和“两个全部”的工作目标。学生处、校友会、基金会等部门开展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不断推进“新资助体系”的发展。校友们也大力支持、无私捐赠,自2006年启动的“清华校友励学金”工程,已成为“新资助体系”的重要支撑之一。为更好地落实“新资助体系”建设,学校还于2006年8月专门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校友会、基金会也成立专门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筹款和项目管理工作。每年的困难生认定、暑期走访等工作,学校各院系各部门负责同志、校友代表与捐赠人代表等都积极参加,共同评议资助效果。可以说,学校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人士都是带着感情投入到“新资助体系”的建设中,这项工作凝聚着大家共同的期盼和努力。

其次,“新资助体系”是面向未来的一个纽带,把学校育人工作与国家社会发展连接在一起。受到“新资助体系”资助的很多同学都已经顺利完成了学业,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服务他人,回馈社会,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2015届毕业生、“玉树抗震救灾小英雄”尕朋自幼丧父、多次辍学,在学校助学金帮助下顺利完成学业。为了将这份关爱延续下去,他在家乡玉树参加支教,并在毕业后主动选择回到玉树建设家乡,目前从事当地的精准扶贫工作。

再次,“新资助体系”还是一项常青的事业。学生的需求和资助的内容、方式,随着时代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可能会有变化,但只要大学存在,只要学生存在,资助育人的功能、核心、内涵和精神则会一直存在下去。

第二,“新资助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经过十年的建设,目前学校的学生资助体系以助学金、勤工助学、奖助金、助学贷款、临时借款、困难补助和补偿代偿为主要内容,资助总额增长了62.2%,作为新资助体系的主体,助学金项目从60项增长为215项,助学金总金额从542万提高到1918万,翻了两番,人均获助学金额度也增长了217%。十年中,共有8000余名在校贫困生获得了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助率达100%。

学校还非常重视贯彻“资助育人”的理念。召开见面会、颁奖会、座谈会,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激发学生的感恩和爱国爱校情怀,强化责任观念;出版了多本优秀学子风采录、组织了人物评选活动,挖掘同学中的典型事迹,涌现出像矣晓沅、朱晓鹏、尕鹏、王佳明等自立自强、回馈社会的典型;开展了经济困难学生的家访活动,为学生送去“走上门的关怀”,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学校老师对他们的关爱;扩大了勤工助学队伍,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提高综合能力。这些都在校内产生了很好的辐射效应和引领作用。还有老师同学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把这种影响延展到了校外,包括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的典型赵家和老师,包括刚刚发言提到发起成立公益组织、服务家乡建设的杨明同学。

第三,新时期要坚持成功经验,探索创新方式,进一步推动“新资助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一是要继续提升学校的资助能力。要坚持资助育人的理念,进一步把“两个强化”、“两个增加”、“两个全部”的要求抓细抓实,逐步扩大“新资助体系”的覆盖面,不断提升资助工作水平。

二是要继续改进创新,提供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精准资助和优质资助。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新资助体系”也要从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向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拓展,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国际交流、创新创业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发展性资助”,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享有一流的成长发展机会。

三是要继续努力提高,争当学生资助工作的一面旗帜。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指出,要结合解决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和生活问题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特别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强调我们现在办的世界一流大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新资助体系”的建设工作必须遵循这一根本性质要求。要发挥优势,保持特色,更加注重资助和育人的结合,更加注重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充分发挥院系、部处、老师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从资助到成长、以及就业后的持续关心,把资助育人的工作做好,努力在全国高校起到带头、引领和示范作用,成为一面旗帜。

最后,再次向各位嘉宾、校友、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感谢!希望我们的“新资助体系”能够越建越好,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更多成果!

2017年01月03日 11:28:18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太阳集团tyc5997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太阳集团tyc5997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