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奎成:自强不息,青春无悔
学生记者 唐 琪
林奎成,男,四川人。太阳集团tyc5997精密仪器系2006级本科生,2010级博士研究生。曾任勤工助学大队大队长、治安服务队分队长。曾获2009年太阳集团tyc5997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曾获黄宪儒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现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走出农村不易,走出自卑更难
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工作的林奎成在工作岗位上是个对工作充满热情、乐于与人交往的人,深受身边同事的喜爱。如今的同事大概也不会想到,在十年前刚刚进入太阳集团tyc5997的时候,是个不苟言笑、内向拘谨,甚至带着自卑的懵懂少年。
林奎成来自于四川盆地东南部的一个小村庄,父母都是农民,经济拮据,全家人依靠几亩地为生。在5年的时间里,他和弟弟先后考上大学,这是这个家庭的大幸事,当然也同时也为这个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还记得初到北京,心中的激动还没退去,无形的失落与压力就已蔓延开来。初入校园的林奎成没有像其它考入清华的同学一般享受到大学生活带来的欣喜和快乐,反而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每每想到父母还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自己不但不能减轻家里的负担,还在依靠父母求学,他的心里就特别难过。
刚来清华时,因为经济拮据,林奎成甚至不敢参加集体活动;为了节省开销,不敢参加班里组织的春游。有一次班级组织去云蒙山旅游,由于需要一两百元钱的活动费,他觉得太贵,不管班委如何劝说,都没有参加。
“当时的我,衡量标准就是花钱最少化。如果这件事,让我现在来处理,班级同学的感情是第一位的。其实这件事隐含着自卑。”林奎成回首当时“吝啬”的自己,一语道破当时的心境。
因为不常参加班级活动,班级同学对于林奎成的认同度也不高。“大一期间,两次竞选班委都失败了。” 慢慢地,林奎成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这使得他的学习和生活状态都受到影响。
“当时竞选失败的心情已经大致忘却了,但伤心是肯定的,不过并没有气馁。班级活动参加的少,同学们不认可是很正常的。”对于林奎成来说,辛苦从农村考入清华不是挑战的结束,是更多挑战的开始。而在战胜这些挑战之前,他需要首先战胜自己。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林奎成也是很幸运的,他入校时刚好赶上了太阳集团tyc5997新资助体系开始实施,贫困生的奖助学金的额度大幅增加,他也有幸获得了“清华之友-潘雪平励学金”和“清华校友-1986级校友励学金”的帮助。
校友励学金不仅是经济援助,更承载了校友对学弟学妹的精神激励。“校友的殷切期望和无私关爱使我意识到,只有敢于面对困难,在困境中奋斗,才能实现真正的成长和成熟。”林奎成也慢慢意识到,改变这一切需要自己行动起来。
从“基层”到“骨干”,从稚嫩走向成熟
为了尽可能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林奎成从大二年级开始,加入勤工助学的队伍之中,而勤工大队也伴随了林奎成清华求学生涯中的一大半。
治安服务队队委合影。
持续性,这是林奎成总结的勤工大队的最大特点,这要求所有大队成员都具有责任心和恒心。他是真正从“基层”干起的“骨干”,在勤工大队的五年时间里,他几乎做过治安服务队的所有岗位,一步步地从队员、负责人、治安服务队副队长、治安服务队队长、勤工大队宣传副大队长再到现在的大队长,持续性在他的身上有着最好的体现。
而如今,林奎成离开勤工大队也恰巧5年的时间了,这和他在勤工大队中度过的时间一样长。即便离开了这么久,林奎成回首在勤工岗位上的事情,仍仿佛昨日,历历在目。
林奎成还记得他刚到治安巡逻岗位时,负责管理工作的一位师兄就时常在在工作之余关心学弟学妹们的学习与生活,会主动向大家传授自己的学习经验。像这位师兄一样的同学在治安服务队还有很多,他们让林奎成感受到温暖,更让他迅速成长起来。
在治安大队的工作中,林奎成收获了强烈的责任感和工作激情。
“您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行动”,这句口号是印在治安服务队队旗上的,也成为了林奎成恪守的准则。在寒假,治安服务队组织“平安护送”活动,帮有需要的同学将行李运到清华东门或西门,以便同学们乘坐公交车。为了完成好这项工作,林奎成曾经和服务队的一个同学一起凌晨5点起床,在零下10℃左右的寒风中一人骑板车拉行李,一人骑自行车载人,将需要帮助的同学送到西门。
而工作的激情则体现在治安服务队种种工作的创新和精益求精之中。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治安服务队的同学们策划了一项奥运安全宣传活动。这个活动其实不算是治安服务队的工作范围,但是考虑到能够为奥运贡献一份力量,队委会通过之后,林奎成和他的伙伴们就以极大的热情迅速投入到这项任务量巨大的工作中。而在日常工作中林奎成也充满激情地力求完美:为了活动策划和骨干们能够周末连续工作;为了辩论工作方向,大家一起能够“争论”到凌晨两三点。
带着满满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林奎成一步一步成为了勤工助学大队的主管宣传的副大队长以及大队长。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慢慢走出了曾经的自卑,收获了对自己的信心,去面对学习、科研中的诸多挑战。
勤工时光已逝,青葱岁月不悔
担任勤工助学大队副队长时,林奎成主管宣传工作。虽然从来没有从事过宣传工作,但林奎成还是怀着满腔热情接受了这个岗位。在工作中,他有令人自豪的成就。当时,勤工助学大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他就和新成立的信息系统服务部一起设计开发了勤工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这一系统于2011年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勤工大队的信息沟通效率。当然,他也面对过教训深刻的失误,比如在一次设计勤工宣传手册时,由于沟通失误将封面的“2010学年”写为“2012学年”,直接导致印刷出来的1000余本勤工手册的封面只好重做。这些勤工工作中的失误带给他的是教训和成长,而成就让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勤工大队总结表彰会上的林奎成。
在2011年,林奎成接任了勤工助学大队的大队长工作,全面负责大队的管理工作。这一项工作当时让他倍感压力,毕竟要对这么同学的勤工工作负责,要让学校每年投入勤工的几百万经费能够更好的帮助学弟学妹们成长,需要审慎规划。
为了更好的履行指责,林奎成尝试着对当时勤工大队的管理方式进行了很多改革。比如在节假日慰问在岗队员时一反以前提前通知慰问时间和地点的做法,采用了突然到访的方式随机到各个岗位,这样能够给同学带来意外的惊喜,也有助于了解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针对勤工系统“大队——分队——岗位——小组”的单向管理方式无法有效反映管理岗位人员工作情况的问题,他提出了采用问卷调查与匿名反映问题的方式来提升对管理岗位工作的监督,同时采用大队定期向分队工作汇报方式增进大队与分队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互信……种种尝试其实是学校勤工育人精神最好的体现:不仅仅在物质上帮助学生减轻经济压力,更在精神上、工作能力上为学生提供成长和试错平台,最大限度给予学生发展的空间。
治安服务队趣味运动会合影。
“勤工助学当时在经济层面上缓解了生活费压力;但是更多的收获却是经济层面之外的。”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林奎成回首自己在勤工大队的收获时如此感慨道。
林奎成现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勤工对于林奎成的影响也延伸到了他的工作之中。在勤工岗位上受到的沟通表达方面的锻炼对于他在科研工作中的团队管理和沟通都有很大的帮助,而更为重要的是勤工对他性格的塑造。从刚入清华时沉默少语、不知所措的农村学子到如今的工作能力出众、性格开朗大方的科研达人,可以说勤工与林奎成的成长过程密不可分。
时光匆匆,转眼林奎成也已博士毕业离开了清华园,走上了工作岗位,而勤工伴随着的清华岁月也已经融入了林奎成的生命里无法忘记。当然,除了性格塑造和能力提升,其实还有一个可贵的习惯被毕业后的林奎成保留了下来,那就是在学习和工作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从在校期间的义务支教、无偿献血,到如今的每年资助1000元给绵阳平武县的一名初中生求学,林奎成也想将自己从校友励学金和勤工大队中收获的这份关爱传递下去。
“勤工虽然已经是过去时,但那些年,那些兄弟们一起流过的汗水,一起挥洒的青春在我记忆中所占据的位置却永远不会过去。”
供稿:学生处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