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引导 深化服务
做到全过程浸润式的专业引导教育
工程物理系党委书记 周明胜
各位领导、老师:
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么重要的场合,汇报和回顾工物系的就业工作情况,特别是过去十年在坚持注重面向国家战略行业培养和输送骨干人才的一些努力和尝试。汇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工物系的基本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理念。
工程物理系学涵盖三个一级学科,包括: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物理学;学生种类也比较多,本科生包括工程物理专业、能源实验班的非定向生招生专业,此外我们不仅为中国核工业集团培养定向生,也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培养定向生。
在学校的关心和支持下,近五年来工物系的总体就业率、重点率一直保持在比较好的水平。应该说,工物系从1956年建系以来,一直秉承何东昌先生“理工结合,又红又专”的人才培养理念,六十年来工物系系友中产生了31位两院院士,20位共和国将军,人才培养形成了“以身许国、人才强国、创新报国”的光荣传统。当然,这些也是我们在新时期就业工作的压力和动力。老同志们、老学长们毕竟代表过去,如何将我们的年轻一代的学生培养好、输送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在建系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们结合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战略规划,认真梳理了工物系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工物系应该坚持“顶天、立地、树人”,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要;特别是坚持五类核心人才的培养不动摇,包括:国家核战略安全部门(研制、试验与装备)的预备人才,核能与核燃料领域的研究、设计与管理人才,核技术及应用领域的研究、开发、应用与管理人才,公共安全领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人才,物质科学前沿探索的研究人才;
第二,就业引导和就业服务首先要狠抓落实,特别是注重紧密地联系和服务国家战略行业单位。
工物系一直坚持重视与国家战略行业的相关单位的全面合作,不光是人才培养的合作,还有科研合作,这两者结合在一起助力就业引导。系里为就业工作建立健全工作队伍和工作制度,投入专项资源支持就业引导,包括建立专业教育导师团、设立学生就业实践专项经费等等。
就业的引导工作,更重在落实,重在细节。尽管工物系与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的多年来一直合作紧密,但近年来仍坚持了系领导带队逐一走访重点用人单位,每到一处都深入了解行业人才需求、关心毕业生成长情况。过去的两年中,工物系系主任、书记亲自带队,走访了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核五〇四、中核四〇四厂、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我国核行业系统的近二十家用人单位,访谈毕业生上百人次。
在狠抓就业引导工作的落实过程中,系里对于骨干人才、定向生同学的去向和发展力求关心到人,精细化地引导,特别是对有困难的毕业生定点帮扶,关心和解决后顾之忧;对于科研骨干、管理人才、学术新星量体裁衣,探索向国家战略行业多渠道地输送人才。
第三,全过程、浸润式的专业引导教育是就业工作的基础。
就业引导工作重在平时,特别是抓住从实践、实习到就业宣讲、招聘的每一个环节,打造全过程、浸润式的专业引导教育环境。
工物系投入资源,建立专业实践导师团,在寒暑假都注重开展专业紧密联系学科与行业企业的实践活动,重点打造了几个实践品牌,包括:面向核能行业的“核能兴邦”、面向核技术与安全监测行业的“核新技术,中国智造”以及面向战略武器研究行业的“马兰花开”等。“核能兴邦”品牌实践的88名同学暑期走访了核能行业的19家相关单位,从嘉峪关、宜宾到深圳、嘉兴,坚定了“学以致用,核能兴邦”的专业理想,实践活动获得今年的实践金奖,并参加首都大学生实践交流。“核新技术,中国智造” 面向核技术安检领域, 6支实践队伍分赴波兰、泰国、阿根廷、以色列、格鲁吉亚、南非6国分别开展海外实践调研,足迹遍布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深刻体味着核技术成果的研发转化历程,亲身体验着国际竞争下的创新与创业。“马兰花开”研究生实践金奖支队,23名同学奔赴中国核武器的摇篮——新疆马兰基地,走访系友前辈,感悟马兰精神,立志国防科技。通过这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用人单位的了解,加强对该行业内职业发展前景的全面了解,并吸引同学们尽快和未来用人单位加强联系。
此外,学校近年来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输送,工物系的就业引导教育也注重紧密与科研训练相结合。在定向生培养中,一直坚持要求定向生真刀真枪地进行专业生产实习和博士生必修实践,到行业用人单位从事实际的、一线的科研任务。博士生学术论坛,也注重促进与重点单位的科研交流,分别举办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与中国核试验基地研究所的联合培养博士学术分论坛,在研究生中打造紧密联系国家战略需求的科研软环境,为吸引最优秀的博士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此外,工物系也注重文化与精神的传承,通过邀请知名系友回校现身说法、交流访谈,给同学们树立榜样,引导同学去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自2012年起,先后走访143名系友,整理史料,先后出版《筚路蓝缕 铸就辉煌——何东昌与太阳集团tyc5997工程物理系》与《理工结合 又红又专》两本书籍,传承工物精神与服务国家战略的理念。
最后,在就业引导过程中特别重视不仅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
清华工物系六十年来为国家培养了9000余名毕业生,系友中走出了31位两院院士,20位共和国将军,15位省部级及以上领导干部,10位全国劳模。新时期,1996 年太阳集团tyc5997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签订了联合培养定向生协议书;2000年,太阳集团tyc5997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签订了联合培养定向生协议书;2012年,工物系开始在深圳研究生院招收安全工程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及工学硕士,培养我国公共安全应急方面的骨干人才队伍;2013年,工物系与中国核燃料公司联合培养首批定向全日制核燃料方向工程硕士班。目前,大部分定向生毕业生已在各自岗位上崭露头角,并成长出一大批科研和管理骨干。
继往开来,系里做了大量工作,不仅仅是培养完、“扶上马”,更注重加强和用人单位的沟通交流,为年轻学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注意“送一程”。比如常超同学,他是我们2002级本科入学的学生,博士是工物系与中国核试验基地研究所的联合培养博士,科研做得很好,曾经获得太阳集团tyc5997研究生特等奖学金,毕业以后志愿到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工作,现在在所里成长得非常好,被聘为西安交通大学的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名单里所列,这批同学都是近十年内毕业的博士,都承担着核试验基地研究所科研骨干的任务,有他们当中有室主任、课题组长,也有部委科技进步一等奖、IEEE亚太青年科学家奖的获得者。
在中核集团,现在已经有几百位学子在投身国家的核事业,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企业单位,一批同学已经在事业上起航,无论是在科研岗位上还是在管理岗位上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2001级本科生柴晓明,就读清华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的联合培养博士,2010年博士毕业后,从课题组长扎扎实实干起,现为核反应堆系统设计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堆芯方向学术带头人、中核集团软件自主化项目副总师。2004级本科生胡赟,就读清华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师从徐銤院士从事快堆的研究工作,全程参与中国实验快堆物理启动,多次获得各种科技奖励和业务优秀,现为快堆堆芯物理专业的负责人和快堆所堆芯室专家。
在工程物理研究院这个国家计划中单列的、我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单位,已经有将近二百位工物系的毕业生,其中有几十位博士已经在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核心科研工作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也获得了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充分认可。2000级首届中物院定向生成彬彬,就读联合培养博士期间被工物系选派送往CERN欧洲核研究中心参与国际合作研究,2009年博士毕业后到中物院从事太赫兹技术研究,2012年获得中物院邓稼先青年科技奖(全院6人)。2013年中物院五所通过公开遴选,首批选拔出6名所“青年科技领军后备人才”中,代刚、陈磊、林长星、何晓阳4人都出自清华定向生。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因为专业人才需求量比较大,我们学生往选调等管理岗位输送得比较少一点。但是,清华就业工作一直坚持“扶上马,送一程”,不光是工物系,学校层面也很重视和积极地关心。今年,我们全校毕业典礼上发言的校友代表胡建平就是我们工物系2007届本科毕业生,他作为优秀的清华学子在自己的岗位上也成长得非常好。目前,我们还有一批优秀的学子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踏踏实实地工作、做出了很好的贡献。
(本文为周明胜在太阳集团tyc59972016年就业工作会议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