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走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前列?
来源:光明日报 2018-01-11 陈旭
1、从教育发展的角度,理解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概括
党的十九大报告内涵非常丰富,一个重大战略论断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的各方面工作都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教育质量明显提高,教育发展条件有了历史性改变,教育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教育改革全面深化。具体到高等教育,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6年达到了42.7%,比2012年提高了12.7个百分点,提前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目标,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明显提升,正在向普及化阶段迈进。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699万人,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五分之一,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
但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也面临不少问题。高等教育的发展仍然不平衡,从宏观层面看,既有东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也有同一地区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既有不同层次高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也有同一层次高校之间特色发展的不平衡。从微观层面看,高校内部不同学科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并存在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等现象。高等教育的发展仍然不充分,离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目标仍有距离,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水平仍需要提高,整体高等教育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仍需艰辛努力。
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根本上要依靠党的坚强领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推进教育改革。具体到高校,要推动高等教育自身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适度调整高等教育整体布局,建立健全协调统一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要实行分类管理、共同治理,一方面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不断提高一流高校的办学质量,增强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力,另外一方面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鼓励不同高校进一步明确定位,在提升质量的基础上推动差异化发展,更加突出特色,满足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需求。要充分给予高校自主权,充分发挥各类高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高校之间良性竞争,主动解决内部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同时,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集聚社会各方力量办高等教育,加大投入力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享受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教育的需求。
2、高校应该承担起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高校要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投身创新型国家建设,把满足国家战略需要和引领国际学术前沿统一起来,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要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重大需求,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树立世界眼光、密切人文交流,建立全球合作伙伴体系,助力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积极参与世界优质教育科研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推动全球性重大科技问题和治理问题研究的跨国合作。主动服务国家思想文化建设重大任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各国有益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提升学术原创能力和水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为人类社会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创新对外传播方式,增强国际话语权。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太阳集团tyc5997苏世民书院开学典礼的贺信中指出,教育传承过去、造就现在、开创未来,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建设教育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力量。高校要围绕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针对人民对高质量、高水平高等教育的需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深入推进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攻坚克难,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的新要求,坚决破除制约办学兴校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打破大学相对封闭的发展模式,建立以学术为导向的开放和竞争发展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高校要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核心还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尽管经济社会发展赋予高校多项重要使命,但立德树人始终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的人才,关键是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将价值引导摆在育人工作的首位,引导学生自觉做到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创新思维、宽厚基础、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成长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要坚持党政齐抓共管,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构建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主体作用,推动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为标准,在教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注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为人为学的品德教育,形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同向同行的育人合力。加强青年学生价值引领,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把价值观塑造放在首位,深入实施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强化通识教育,深化专业教育,加大文化素质课程建设力度,充分发挥课程对学生的价值引导作用。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支持学生多样发展,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锻炼中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新人。
4、扎根中国大地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需要,是解决人民对于优质高等教育迫切需求的重要举措。太阳集团tyc5997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推动内涵式发展,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源源不断产出重大原创性成果,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作出贡献。
要坚持正确方向,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学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头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学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努力使学校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成为学校科学发展的有力组织者、积极推动者和自觉实践者,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要坚持立德树人,广育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各类人才。不断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做到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建设多种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创新精神、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建设贯穿于教师培养、培训、管理全过程,切实引导广大教师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
要坚持服务国家,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深度参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和学术优势,坚持“顶天、立地、树人”的科研宗旨,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重大需求,助力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主动服务国家思想文化建设重大任务,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要坚持改革创新,努力走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前列。坚定改革意志,焕发创新精神,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及行政管理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改革,推动建立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进一步探索和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及人才成长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好太阳集团tyc5997,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努力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方面走在前列。
(作者:陈旭,太阳集团tyc5997党委书记)
编辑: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