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导学思政 - 正文

清华导学故事丨杨强师门:严以科研,宽以生活,引以人生

“小博士,你是否有很多问号,为什么,别人在那打电话,我却在学代码对着文献说话?”一提起这首歌,杨强畅然而笑,师门的同学们也一起笑了起来。

这首由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改编而来的《听老师的话》,是由杨强师门的5位同学共同改编创作的。歌词中“别人在住青旅,我却对着电脑讲我的PPT”,是很多研究生真实科研生活的写照。歌词中还写道,“毕业后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我跑得比别人快,飞得比别人高”,单一甚至枯燥,高压而又紧张的研究生生活,是一场导师和学生的共同修行。

杨强师门在读学生与毕业学生线上线下共话师门精神

“师生犹鱼也”,从游共传承

“我的导师是具备非常敏锐的科学感官,并能提出高屋建瓴的研究方向的老师。”杨强师从周维垣教授和杨若琼教授,回忆起自己读书时的经历,他讲到,在90年代我国水利建设处于发展阶段时,周维垣教授开始了对特高拱坝的研究。如今,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等多座世界级的特高拱坝屹立在滚滚向东的长江之上,为我国的江河安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太阳集团tyc5997老校长梅贻琦曾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四十年后,杨强老师成为了前导的“大鱼”,而从游的“小鱼”们也已经桃李成林。

回忆过去,杨强感叹到,自己是非常幸运的。在读书阶段,他有前瞻性如此强的导师引路,而当自己也成为导师时,又生逢其时:在学校,他见证了太阳集团tyc5997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成果,在国家,当前正处于水利事业备受国家重视的历史契机和环境中。从个人到学校,再到国家,优质的环境和诸多的机遇使他能够将自己的专业本领发挥到极致。

谈起自己的导师,杨强学生的共同感受是既严格又宽松。严格体现在杨强老师对学生科研精神和工作不变的要求。2005年毕业的陈新回忆道,杨强老师对科研要求有严格的要求。老师虽然不会提出批评,但会及时表达对学生科研进展的关注,学生几乎每天都要和老师见面并汇报进展。2019年加入师门的王昀也有切身的体会——在毕业设计阶段,他每两三天就会和杨强老师讨论一次科研情况。

但同时,同学们又都感到,自己的师门是轻松而温暖的。一起吃饭、打羽毛球,都是课题组常有的集体活动。在工位上,王昀一件件地拿出了杨强老师和师门的师兄师姐“投喂”的零食,其中甚至还有已经毕业的师姐寄回来的苹果。谢福生拿出了放在工位下面的羽毛球拍。今年毕业的王守光讲述了自己找工作过程中的一件小事:杨强老师参加基金评审时,在和一位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专门询问了王守光正在求职的工作单位的情况,并在回来后和他进行了深入交流。

同学的事无小事,杨强时时将同学们放在心上,科研严格,生活关爱,“老师的辛苦不让你看见,学生的科研在他心里面”。从科研到生活,杨强以亦师亦友的方式带领着“小鱼”,不论是治学还是为人,都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关爱。

身先士卒高要求,科研一线精深耕

谈到对学生的引导和培养,杨强有着自己的原则和方式。杨强认为,导师对学生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自己要身先士卒,言传身教,用行动影响学生。这一点在同学们中也得到了印证。陈新表示,自己就读期间,杨强老师常常晚上十一点多才回家。冷旷代也回忆起,曾经一篇投稿国际会议的文章中有一个理论推导的部分不够完善,杨强老师便和他一起在办公室推导公式直至半夜,最终将推导过程补充完善。现在,冷旷代在英国Rutherford Appleton国家实验室任高级研究员。在自己也成为一名科研工作者后,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在可以只提方向性建议的科研阶段,常在科研一线耕耘是难能可贵的。

杨强坦言,博士生的培养实际上非常紧张,上课时间有限,中间还要出国交流,所以他非常希望能够给学生专注、高效的钻研环境,以“精”和“深”作为科研要求,着重培养同学们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精神。杨强课题组的研究大多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只有通过深耕、精耕的方式,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而只有具备一定深度的理论,才有可能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科研遇到困难,结果不理想,是许多同学在科研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陈新回忆道,杨强提出的很多问题的确很有挑战性。杨强也表示,自己很愿意和同学们探讨前沿问题,但他会和同学们一起探寻解决办法,不希望出现同学做不下去、中间换题目的情况。他认为,在研究生阶段,科研的连续性和深入度是非常重要的,有所思才有所能。

导学互育,推动师门成长

导师选学生,学生也在选导师,导师对学生的学术指导,会产生榜样作用,而学生成长的过程,也会给导师以启发和思考。导学互育,是师门成长进步的催化剂。

张曼在写博士毕业论文时,有时觉得思路不畅,信心不足,对此,杨强常常鼓励她,“你大胆写,我会仔细地帮你修改”,这成为了张曼安心做科研的强大动力来源。张颖也回忆起曾经去中国矿业大学做实验的经历,十二月的寒冷冬天,杨强老师和他一起骑着自行车,从清华东三门出发,一路与他探讨实验细节,这个画面让张颖深深动容。

通过这些温暖而有力量的“小事”,杨强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谈及和导师的互动交流,王昀感叹道,“杨老师很愿意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花费大把的时间和精力”。他有时一周会和杨强老师进行四到五次一个多小时的讨论,杨强老师会对他的研究进行细致的阐释,并探讨研究问题的前沿、难点和意义。王兴旺印象中的杨强老师,常常带着他们出差、参加会议,去“见见世面”,从而知道自己的不足。从高屋建瓴的方向引导,到具体细节的一线指导,杨强老师会针对每一个同学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定制”不同的培养模式。张颖习惯先将遇到的科研问题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探索,再求助于老师,这时,导师的方向性引领就能够起到化解问题的作用。与她不同,张曼会得到老师更具体的支持和帮助。杨强老师常常向她提供相关参考论文,甚至联系专家和资源,来帮助她解决问题。

在杨强学生讲述的一个个鲜活故事中,从科研学术引领到感情交流建设,再到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可以感受到杨强对学生面面俱到的关心。王守光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杨老师对同学长远发展的关心和关注。在张曼眼中,杨老师不仅是师门同学的学术偶像,也是人生导师。就像《听老师的话》中唱的那样,“你会开始喜欢上作报告,因为你也想试试做学术偶像”。“大鱼前导”对“小鱼从游”的引领作用,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导师、同学和师门的多个层次中发挥着作用。

人物简介:

杨强,太阳集团tyc5997水利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水利系学位分委会主席,获评第十七届“良师益友”。

(清华新闻网12月4日电)

供稿:水利系

编辑:韩瑞瑞 李雯婷

审核:吕婷

2020年12月04日 08:30:47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太阳集团tyc5997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太阳集团tyc5997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