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导学思政 - 正文

清华导学故事 | 精仪系周斌: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一位孜孜不倦的科研工作者、一位令人敬佩的学者、一位总能“忙里偷闲”的引路人,这样的形象在每一位接受采访的学生心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密仪器系副研究员周斌,了解他与学生的导学故事。

偷得劳生数刻“闲”

“周老师几乎过着一年无休的生活。”这是鞠春鸽对周斌老师的评价。“周老师白天忙着上课、指导学生、召开或参加各种会议。晚饭后,他常常又回到实验室,在无人打扰的环境下科研至凌晨。”

“要是你能来得比魏老师早(魏琦老师每天五点来实验室),走得比我晚,那你肯定算是实验室最勤奋的。”邢博文常常想起周老师的这句话。“导师这么厉害,还比自己要勤奋得多,我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正是在周斌老师的带动下,虽然实验室没有硬性的考勤要求,大家依然自觉出勤。

实验室项目较多,周老师经常加班加点的操劳各种事情,学生总是感慨老师从未能“偷得劳生数刻闲”。然而,只要学生遇到困难,周老师一定会“闲”下来,全力为学生答疑解惑。

邢博文每次找周老师讨论,无论周老师有多忙,总会停下手头工作耐心解答。即使在出差的路上,周老师也会挤出时间,尽心尽力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其实闲也不是真的闲,总会被各种项目电话打断,但接电话肯定会说在电话里说先等一下,我这边正在和学生讨论。”

人在玩电脑描述已自动生成

周斌老师的科研生活

学海泛舟引前行

“周老师是一位令人折服的学术大师。”邢博文这样评价他的导师。“周老师对MEMS惯性器件领域了如指掌,但他始终秉承着谦虚儒雅的学术精神,尊重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成果。他每天仍在不断学习,探索新的知识领域,并鼓励同学们多多学习新的知识,拓宽思路,开发创新思维。周老师经常身体力行分享观点新颖、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并津津有味地探讨他的学术观点,经常能想出可以开发的创新点。我的很多课题的新思路都得益于和周老师的头脑风暴。”

“周老师看问题总能切中要点,找到解决方向。无论是电路设计思路,还是芯片测试实验。”鞠春鸽每次和周老师讨论都收获良多,“周老师总能给我新的思路,找到问题所在。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在侯波五年的博士时光里,周斌从不吝指导与帮助。博士伊始,由于项目的开展缺乏经费支持,侯波一度想要放弃。正是周老师的激励为他提供了继续科研的动力。“老师在没有经费支撑的情况下一如既往地对项目进行支持,尤其是在一次次实验失败后的包容和鼓励,我始终铭记于心。正是老师的坚持,使得实验室创新研究的各类角度传感器性能不断提升。”

会议室里的人们描述已自动生成

周斌在作学术报告

科研道路长相伴

鞠春鸽回忆道:“研一的时候,我有一段时间每天在超净间做实验,但是工艺上的问题一直都没能解决,很多工作因此耽误。在和周老师讨论时,我们遇到了一些由于没有工艺经验难以解决的问题。周老师当下就查了很多相关文献,画出重点。周老师和我一起顶着中午的太阳进入超净间做实验,离开实验室时清华园早已夜深人静。但是我们把实验进程推进了一大步,很多工作都有了新的思路。”

邢博文早在本科阶段就受到周老师的熏陶,“我大四就开始在实验室写项目。刚开始什么都不会,写得也很慢,一个小的中期报告自己写了一夜。可我记得周老师整晚都陪在身边,还给我们点夜宵为我们鼓劲。第二天我回寝室睡觉时发现,同样一夜未眠的周老师也离开了办公室,只不过却是奔赴会场进行报告。”

科研道路漫漫,写报告只是一道微不足道的坎,真正难的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对于科研新手,发现问题还好说,想要切实解决问题却难上加难。“周老师真是手把手地教。”邢博文感慨道。回忆中,周老师亲自穿洁净服调试金丝键合机,守着真空转台帮忙做测试、找问题、提方案;也曾经对着学生画的结构设计图,一看就是几个钟头,只为避免其中的瑕疵;更是勤于查找资料、提供思路。有周老师在,问题总能被一个个解决。“我很感谢导师在事务缠身的情况下还能如此细致地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每次另辟蹊径的解决思路都会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周斌严谨勤勉的科研精神一直鞭策着侯波。“仍记得博一撰写第一篇小论文时,周老师逐字逐句地提出修改意见,前后反复修改审阅,常常熬夜到凌晨。正是周老师手把手的指导,让我的论文写作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在撰写学位论文期间,周老师在论文框架和文字细节上都进行了深入指导,使我有机会能更进一步。”

一群人站在一起合影描述已自动生成

周斌和同学们合影

战“疫”千里远 学术不掉线

“疫情期间与老师的直接交流少了很多,课题进展严重耽误,老师要求我们采用周报的形式汇报科研进展。我起初以为老师这么忙应该没有时间查看,有次偷懒没有提交,周老师直接询问周报未交的原因,我才发现原来周老师每周都会认真阅读。”说到这里,邢博文有些惭愧。“周老师也在为我的课题着急。由于无法到实验室,周老师找来多个工程师帮助我进行工艺实验。我设计方案安排实验,让工程师帮忙操作,组织讨论实验结果,推进课题进展。多次的会议交流解决了很多问题,让自己安心许多。”

“疫情期间,我在家写毕业论文,完成剩余的电路仿真,并时常与周老师在微信里请教问题。周老师总能尽快回复我遇到的问题。如果无法解决,周老师也会组织腾讯会议,与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在周老师的帮助下,鞠春鸽顺利地完成了毕业论文和线上答辩。

古人云:“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在周斌的学生看来,遇到亦师亦友的周斌老师是一件幸运的事。那个在实验室忙碌到深夜的身影,那个在实验台前忙碌的背影,那个看着论文与设计图深思的剪影,是每一位学生道路上的路标,指引他们坚定前行。

清华新闻网831日电

供稿:精仪系

编辑:李华山

审核:吕婷

2020年08月31日 14:40:34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太阳集团tyc5997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太阳集团tyc5997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