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疫情防控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随着疫情的快速发展,学校后勤和医护队伍持续高强度工作,为切实保障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做好特殊时期学生宿舍楼宇的管理服务,学校安排各院系对接学生宿舍楼,参与管理服务工作。
作为公管学院第一批驻楼志愿者——图书资料中心主任刘五一、科研办主任刘敏均是清华学生的家长,她们不约而同地说,为在校学生服务就像帮自家孩子一样,能够尽己所能在特殊时期为孩子们做些工作,就能让远方牵挂孩子们的家人少些担心。
靠前指挥,让工作更顺畅
12月11日上午,接到任务后,公管学院在第一时间召开党委会,讨论具体方案,2个小时完成院内志愿服务老师招募,组成学生宿舍楼宇疫情防控突击队,由执行院长朱旭峰担任负责人。
当天晚上学院召集志愿者开会,介绍学校面临的疫情防控形势和驻楼期间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等。基于公管学院对接的34号楼均为女博士生的情况,会上确定了由报名志愿服务的女教职员工以2人一组、线上线下结合、每组1周的方式轮流上岗,与学生社区服务中心楼长密切合作,共同负责应急状态下面向学生的工作。
学院党委书记彭宗超统筹全院日常工作运转和疫情防控工作,在工作群中不断从应急管理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给出安全提示,关心和鼓励着队员们。
作为带队领导,朱旭峰与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学生系统、后勤系统等部门进行协调以明确工作边界,关心驻楼志愿者的后勤保障,并运用公共管理专业知识对常规性配送工作不断进行优化。
12月17日,学院组织召开对接34号楼突击队工作周会,请第一周驻楼的2位志愿者分享工作经验。
学院领导的靠前指挥和多方协调,为疫情防控突击队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解决了后顾之忧。
微信群里的多方协调
线下值班,让服务更温暖
刘五一负责支援34号楼的线下工作,主要是楼内阳性同学的管理服务和接诉即办的应急处理等。她在承担34号楼值班工作的同时还在公管疫情防控突击队工作群里记录下每日的工作内容,以方便后面接班的同事对驻楼工作有所了解。
12日(周一):到各楼层卫生间、浴室给指定阳性专用点贴指示牌,进行防疫区和清洁区划分;给阳性学生送餐。
13日(周二):先是从C楼给阳性同学取药,再到楼内给阳性同学送三餐、送药、送快递等,7层高的楼,上上下下十几趟。
14日(周三):楼内阳性病例增多,给阳性同学送温度计、送药。刘敏已在线上同步组织了楼内志愿服务同学参与到送餐工作中,工作强度得以缓解。
15日(周四):继续跟进对接楼内志愿服务同学进行三餐配送,给阳性同学送学校配发的物资礼包。
16日(周五):继续跟进对接楼内志愿服务同学进行三餐配送。
17日(周六):阳性同学可以下楼取餐了,线下工作大大减轻。在学院对接34号楼突击队工作周会上,介绍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让后续接力工作的同事心中有数,还提醒了若干注意事项。
作为第一批驻楼志愿者,刘五一说:“第一周是磨合期,不少工作都是在摸索着做,学校统一调度提供的温暖服务,大大缓解同学们对疫情的恐慌情绪和身体不适带来的无助,楼内同学也非常配合。”
线上调度,让防控更精准
刘敏还在病毒感染后的恢复期,但仍然申请了承担第一周的线上志愿服务,与线下的刘五一配合,共同负责应急状态下面向楼内学生的信息发布,收集阳性同学订餐信息,组织楼内辅导员、骨干、志愿者队伍参与自助服务等。
自接手工作后,刘敏先把学校自上而下的疫情通报数据和楼长自下而上的学生自报抗原阳性数据进行信息统合,以最大程度精准掌握楼内阳性病例情况。学校用腾讯文档每天1-2次更新,楼长接到同学抗原阳性信息后发在群里,刘敏对群里信息进行手工统计,并同步填报到本楼的Excel表里报回学校。以阳性同学上述数据为基础,刘敏每天为大家做动态数据调整,按订餐的个性化要求订餐。不断优化流程,发挥层长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帮助楼里同学们建立起比较有规律的志愿者自治服务体系和每天责任到人的值日制度,做好楼内阳性同学下楼取餐路线和时段优化以减少交叉,尽量减轻线下驻楼老师的工作量。
工作记录
刘敏表示,线上工作虽然不到现场,但考虑得要比较细,安排也要有些先后顺序的把握。目前线上工作运行顺畅,几位楼层长发挥带动作用比较好。后面可以随着学校统一管控措施的优化,不断优化学院对接学生社区服务中心管理人员和调度志愿服务同学的工作。
一周的驻楼工作,两位老师深深感受到学校医护、后勤、学生工作系统长期坚持在疫情防控一线的不易。交接已经完成,新一批志愿者即将上岗。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我们在一起,你们不孤独。
(清华新闻网12月21日电)
供稿:公管学院
编辑:陈晓艳
审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