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专题推荐 - “对标争先”在行动 - 正文

【“对标争先”案例分享】车辆与运载学院车辆9党支部:薪火助伟梦,奉献传新篇

一、思路

回顾脱贫攻坚历程,“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振兴乡村教育始终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留住乡村人才,振兴乡村产业的关键举措。党支部发起“薪传计划”教育强国实践将专题调研与服务建设有机结合,走进乡村振兴一线,关注师生实际需求,推广融合教学模式,创新家校联动机制,总结先进教育经验,凝聚教育改革智慧,为乡镇教育“志”“智”双扶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做法

支部建设以“一核多星”为指导思想,以特色事业“薪传计划”为中心,开展一系列“回顾过去—把握当下—展望未来”的支部活动,探索“读书会交流—工作站实践—闭门会议交流—主题党团日”的党团班一体化建设模式。

1.回顾过去。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支部通过组织参观与访谈活动引导成员以史为鉴,厚植家国情怀,为开展服务建设工作打下坚实思想基础。纪念“一二·九”运动主题活动期间,支部陆续开展“聆听林炎志学长的‘一二·九’记忆”“卢沟桥畔、宛平城内的红色回响”“清华党史历程和党史人物专题联展参观”“党史读书学习专题研讨”等活动。支部联合其他院系支部,访谈多位退休教授、老师、辅导员和“一二·九”骨干,形成2.4万余字的访谈材料,制作了对话视频。

2.把握当下。心在远方,路在脚下。疫情没有阻挡支部服务人民群众的行动,反而锤炼出了一支满怀热忱、不忘初心的“‘清’年突击队”。支部着力强化党团班一体化建设,以党支部为核心打造实践品牌项目,为班团成员提供“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平台。2021年春季学期,支部联合车辆92、车辆93团支部组成实践支队奔赴兰考县,队员们集体拜谒焦陵,在焦裕禄精神的熏陶中重温入党誓词,在榜样的激励下立志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支部结合疫情防控形势要求,创新提出若干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常态化服务举措。面向全国20余地实现云端多地联动,支部从2021年起与乡村振兴工作站建立联络,共组织八次内容丰富的线上直播宣讲,匹配“同上班会课”的“课外辅导员”,为乡镇学校同学提供从知识、方法到心态的一手经验。强化宣传覆盖,支部利用自媒体矩阵全方位宣传服务内容,发布原创“高考宝典”系列推送35篇,总阅读量达1.1万次,总分享量近千次。支部通过班团支部辐射带动群众,介绍乡村振兴等系列党的政策方针,吸引吸纳先进分子向党组织靠拢。

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022年春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在筹备新学期薪传服务的同时,支部成员做出庄严承诺,主动冲锋在前,担难担重担险,以实际行动在“党员先锋岗”为同学服务。党员全体加入战疫“清”年突击队,在疫情防控的一线志愿工作中奉献青春,践行承诺。突击队成立以来,支部参与饮水站运营、测温引导、场馆运营、空调清洗、快递消杀等各项服务累计60余小时。

3.展望未来。为了更好地分析实践调研取得的成果,支部举办相关主题党团日,从党和国家的顶层设计出发,结合西部“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案例,分析讨论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和行之有效的扶贫政策。通过集中党团日,支部成员更加坚定了自身的理想信念,立志跟随榜样,扛起时代责任。

三、成效

1.提升了支部成员的思想水平和服务意识。支部牢牢把握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历史契机,结合访谈、调研开展沉浸式思想教育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充分结合闭门会议、读书会等形式开展组织生活,鼓励成员主动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在策划“课外辅导员”等多种互动形式为高中生树立远大志向的同时,支部成员的理想信念愈发坚定,服务意识愈发明晰。

2.凸显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长期的服务建设中,支部团结凝聚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铁军”。疫情当前,支部主动创新,打造全校首个大型线上支教团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为身边同学的服务奉献中擦亮青春底色,弘扬青年精神。

3.践行了“党员是永不换届的班委”的口号。支部主动接受疫情这堂“大思政课”的教育,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为出发点,为身边同学传递胜利希望,坚定必胜信念,以实际行动扎根班团,服务同学,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红色集体力量。

四、启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落实服务,要扎根广大群众,精确瞄准人民需求,因地制宜开展特色服务;以人为本开展建设,要凝聚广大党员,集中发挥组织优势,让党员在服务奉献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构筑战斗堡垒。

支部将坚持继续团结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清澈纯粹的学生党员,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在青春的赛道上接力奔跑,砥砺奋进。

(清华新闻网11月16日电)

供稿:车辆学院

编辑:李华山

审核:郭玲

2022年11月16日 09:12:48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太阳集团tyc5997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太阳集团tyc5997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