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思客 - 正文

暑期社会实践 高校学生成长的另一道风景线

来源:光明日报 2013-8-28 赵倩 任杰

编者按

  每年暑假,全国数以千万计的高校学子都会奔赴祖国各地开展大量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义务支教、经济和社会调研、关爱留守儿童、探索民族文化……构成高校学生成长的另一道风景线。无论古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还是当下如火如荼开展的“群众路线”,都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当代大学生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把个人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能真正成长、成才。

义务支教队:播撒爱心 收获希望

  革命老区延安市子长县,对于太阳集团tyc5997化学系师生可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从1998年7月开始,除2003年因“非典”队伍未能成行外,化学系以支教、科普和农村考察为重点,每年都精心选拔、组织一支15人左右的支教实践队伍奔赴子长县谢子长希望小学(简称子长小学)进行支教、社会调查等活动。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当地孩子们平时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清华志愿者们每次都会为孩子们精心准备各种各样内容新鲜的课程,来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鼓励他们树立自信。除此之外,志愿者们还自掏腰包对经济困难的孩子进行资助。有些志愿者自己经济不宽裕,回学校后就找同学一起资助孩子;还有的志愿者,悄悄地把自己的奖学金带过去捐给子长小学。

  在志愿者们的帮助下,子长小学的教育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近几年的全县统考中,数学成绩在农村小学中排名第一,成了远近闻名的好学校。支教队的大学生们通过革命老区的生活体验,心灵也得到了洗礼。一名志愿者说:“在那里,总感觉给孩子带的东西太少,而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却很多,刻苦、勤奋、朴实,还有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这些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肩头的责任。”

  支教者们也将爱心的种子播撒到了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

  8月4日,厦门大学“竹蜻蜓支教队”的32名队员坐了近60个小时的火车硬座后到达拉萨,在拉萨当雄县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支教活动。

  当雄县是拉萨市唯一的纯牧业县,位于西藏海拔43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气候寒冷,条件艰苦。学生大多为牧民的孩子,当地教师流动率较高,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学生无法享受现代教育的优质资源,而且缺乏对外界的了解。

  “正是看到了牧区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才决定将支教持续下去。”队长黄晓伟说,自2009年起,“竹蜻蜓”每年都到当雄县的龙仁乡中心小学、当雄县中学、当雄县完全小学进行定点支教。“竹蜻蜓支教队”的队员大部分来自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所以艺术支教是该队的一大特色。在支教过程中,除了正常的授课活动之外,队员还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音、美、体素质教育:队歌教唱、音乐欣赏;集体作画、创作墙绘;开展“参与就是快乐”的趣味运动会。

  “大山里的魔法教室”由武汉大学于2009年在湖北恩施发起,以“梦想教育、爱的教育、感恩教育”为宗旨,通过在农村地区小学改建融合现代元素和民俗气息的艺体教室,招募高素质大学生志愿者在“魔法教室”中进行创新互动式音乐美术授课及心理辅导,来弥补城乡素质教育鸿沟,使农村孩子在教育中收获梦想、快乐,学会爱与感恩。“魔法教室”初创时一共建有6间,在项目组不懈努力下,如今已筹到资金85万,并走出湖北,在重庆、四川建成20间魔法教室。

  在校园里影响越来越大的“魔法教室”引起了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原党委书记李健教授和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传中教授的关注,今年暑假他们与地方相关负责同志一起到恩施市龙凤镇的金茂希望小学和孩子们上了一堂难忘的“魔法课程”,亲眼目睹了自己的学生是如何用一颗颗充满热情的爱心和科学而又充满趣味的课程让大山里的孩子拥有绚丽多彩的梦想。

  一支笔,一份鼓励;一本书,一份知识;一个梦想,一个希望,持续性地支教活动,不仅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素质教育的发展,也展现了高校学子乐于奉献、勇于担当的崇高使命感。

博士生服务团:学以致用 服务基层

  “博士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团”是近年来许多高校重点打造的专业性很强的实践团队,成员多以博士生为主体,辅以硕士生。不同于一般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的社会实践强调学术性和应用性的高度结合,既要有很强的学术性,又要超越学术性,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突出学术活动的社会应用和服务功能。

  近日,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人类学系和中文系的博士生组成的“厦门大学博士生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团”来到福建省宁德市畲族村寨,通过了解畲族的民族风情、民俗文化,观摩畲族传统的民歌展演、宗教仪式,博士生服务团成员们获得了大量的现场资料,捕捉并梳理了最具有代表性的畲族文化形式。他们还与宁德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歌舞艺术界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座谈,期望探索出一个人类学、艺术学等多学科互动合作的平台。

  厦大博士生团的带队老师兰达居介绍说,博士生服务团将在现场考察、观摩的基础上,结合专家意见,进行文献阅读与梳理,并最终形成调查报告。报告将针对畲族民歌和舞蹈及其他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传承问题等进行论证,为宁德地区民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做一些基础性的论证工作。

  

  在湖南长沙、株洲和湘西的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京大学赴湖南博士生服务团”正在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主题,对当地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情况进行调研。

  北大博士生团在长沙观看了“两型”社会规划展览馆、走访了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线车间、参观了梅溪湖、橘子洲头等当地具有示范意义的景区。通过与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及相关专家进行交流,北大学子们就“长株潭”试验区改革建设和武陵山区区域发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博士生服务团通过在调研中深入思考和理解社会现实,不仅对被调研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也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北大博士生团成员韩非池说:“这次调研让我有机会学以致用,但是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也让我感觉到自身知识的局限性。这将激励着我回到学校后继续深化自己的理论知识,争取为祖国和家乡建设尽一份力。”

红色之旅:洗礼精神 构筑梦想

  利用暑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许多高校马克思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活动。重返革命圣地、聆听先辈革命史和创业史,使学生们在感受革命情怀的同时,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7月11日,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毛泽东同志铜像并敬献花篮。在参观毛泽东故居时,同学们从“危亡时势、立志救国”到“立国安邦、奠定基业”等方面系统地了解到一代伟人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和不朽的丰功伟绩。通过参观,大家切实感受到了革命先辈身处艰苦环境,不计个人得失安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及革命意志,深刻地接受了一次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

  为了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探索马克思主义教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武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生还来到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镇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与该馆签订了“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协议。

  7月24日,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实践团来到河南省林州市,重走红旗渠,体会修建红旗渠的艰难;对游客发放问卷,调查人们对红旗渠精神的理解程度;采访当年修建红旗渠的劳模,进一步体味红旗渠精神。

  太行山悬崖峭壁上绵延1500公里的红旗渠,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南开大学一名同学在自己的《红旗渠游记》中写道:“在红旗渠我真正见识了信仰与责任。当今社会虽然有些浮躁和功利,但红旗渠人民依旧保持着原始的善良与坚韧。红旗渠所代表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水利工程,而是几十万的河南人民,苦苦追寻的‘幸福梦’‘中国梦’。”

  的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在各行各业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基层劳动者。暑期社会实践让高校学子走向西部、走进农村、走入社区,深入企事业一线,接触各地区、各民族、各行业的基层劳动者,特别是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业绩的劳动者,构成了他们成长成才道路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也让他们自己的“中国梦”开始启航。

2013年08月28日 11:48:00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太阳集团tyc5997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太阳集团tyc5997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