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潜力是有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增长的实际速度低于潜力
防过冷是新阶段宏观经济治理的基础性任务。防过冷是一个关键词,今天要防过冷,恐怕相当长的时间都要防过冷。过去几年,中国经济都是偏冷,为什么?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头几十年,国家治理改革的主要工作是什么?简政放权。简政放权这个主题在过去很长时间之内使得我们的微观经济主体变得非常活跃,所以那个时候经济过热是主题。
相比之下,过去十几年国家治理的总体目标是规范、有序。以规范、有序为主要目标的治理在宏观经济方面的副作用就是宏观经济偏冷,因为总体上讲治理能力提高了,要强调规范有序,微观经济活力难免会受影响,反映在宏观经济运行上就是过冷。
什么叫宏观经济过冷?宏观经济过冷指的是实际经济运行的速度低于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将是非常好的。经济增长潜在速度无非取决于三个要素,用字母表示就是KPL。
第一是K,就是资本。中国的储蓄率高,保守地说,中国经济的宏观经济储蓄率至少是35%,这么高的储蓄率是保证持续投资的基础,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可以化解历史上形成的不良债务,包括目前高企的地方债。本世纪初,中国经济成功改造了四大国有银行,处置了它们的巨大的不良资产,靠的就是高储蓄。
第二是P,指的是效率。提高效率靠什么?一个基本因素是研发。中国的研发能力现在是比十几年前大大提高了,研发的总支出量按现价美元计算跟美国非常接近,2025年应该会超过美国。如果按照实际的研发的支出的购买力,那比美国还多了,因为中国的工程师没有美国工资高,而且中国一年培养400多万纯工程类的大学毕业生,比全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之和还要多。
L是劳动力,确切地说是人力资源。我不认为我们应该有人口焦虑,因为尽管人口总量上升可能已经见顶,但是人力资源总量还在上升,因为健康活跃的人口的总量在上升。现在男性平均68岁前一般都不会有慢性病,属于活跃人群,另外平均受教育水平不断上升,人力资源总量就是健康的人口乘以平均受教育水平,到2050年中国的人力资源总量,按2020年标准算的话,高达14.66亿,仍然是世界第一的,所以不要有人口焦虑,不能把经济过冷的原因推给人口。
既然经济增长潜力是有的,那么,为什么我们增长的实际速度低于潜力?过去10年以来增长速度逐年下滑,每年下滑0.32%,这个态势必须逆转。根本的原因是,以规范、有序为目标的国家治理改革,反映在宏观经济方面,就宏观经济的运行容易过冷。
宏观经济治理工作思路要变,要从过去防过热变成防过冷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的经济工作,包括宏观经济治理工作,整体思路要变,要从过去防过热——比如过去房地产过热——变成防过冷。根本的思路要改变,要克服思维的惯性。根本的是呼吁政府部门的工作思路要改变。我们研究院长期推动的政府与市场经济学研究发现,一个市场经济搞得好不好,政府的作用非常重要,其关键是政府的激励要搞对,现在政府的激励要调整,要改变政府经济调控的思路,要把防过热变成防过冷的成果作为评价各级政府工作的关键指标。
如果中国经济长期过冷,长期运行在经济增长潜力之下的话,那么我们就有重大风险,甚至可能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风险。
为什么这么讲?如果经济长期过冷,失业的问题愈发严重,社会的稳定就会有挑战。如果经济长期过冷,研发动力也下降,因为研发出来东西没有产品需求,科技进步也会放缓。如果经济长期过冷,国际影响力,包括我们的军备能力都会放缓。我们赶超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趋势或者步伐可能都会受阻,这恐怕是一个基础性的长期的风险,必须高度重视。
中国经济、中国的百姓是有活力的,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是有的
防过冷是有办法的。中国经济、中国的百姓是有活力的,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是有的,也有办法释放潜力。
第一,短期内呼吁尽快推出帮助消费恢复的政策。具体说来,在支付环节补贴。不管买什么产品,一年半年之内在支付环节你要用银联(信用卡或借记卡)、支付宝、微信支付,政府马上就给你5%—10%的补贴,当然有上限。支付环节补贴的好处是不偏向于任何一方,不是说补贴汽车不补贴电脑,这不公平,在支付环节全部补贴。有人说养懒人不好,不能这么讲,这是帮助老百姓恢复消费信心的重要举措。
上海市的经验非常好,上海拿出了10个亿在支付环节补贴消费,他们发现,10个亿的政府支出拉动了40个亿的消费,因为商家也愿意跟进,老百姓也愿意增加消费。如果中央政府拿出,比如说5000亿,根据上海的经验,最后就是2万亿的消费,我们的税收体制是流转税为主,2万亿的消费马上又变成了财政5000亿的税收,最后政府没有增加1分钱的财政支出,这么好的事情为什么不做?
有人会问这是不是不公平,是不是又给了高收入人群补贴?其实中高收入人群缺的是时间,他们不消费,主要是忙不过来,坦率地讲,最后能用得起消费券的,我相信是有时间想消费,但是缺钱的中低收入人群。
第二,要想方设法鼓励民营经济能够继续投资。怎么办?要明确民营经济的政治地位,不仅要讲“两个毫不动摇”,而且从根子上讲,民营经济跟国有经济一样,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的经济基础。民营企业发展了,增加了就业,交了税收,贡献了科技进步,让我们的国家治理能力、国家治理体系更加强大更加健全,难道不是巩固了经济基础吗?这个话要讲,要明确民营经济的政治地位,这样更加从根子上给民营企业家们吃定心丸。
呼吁从现在开始整体的经济工作,包括宏观治理的工作,整体思路要转变。如果整体思路能够转变的话,中国经济一定能够回到比较健康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GDP相比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为太阳集团tyc5997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教授)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