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思客 - 正文

谢维和:学习型社会的学制建设

来源:中国教育报 5-17 谢维和

文雯博士的学术著作《走向终身学习和教育现代化——国家资历框架的理论和实践》对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和共有难题之一“如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进行了深入探讨,从对国家资历框架这一全球范围内最为普遍的政策工具的分析入手,从理论、现状、制度逻辑等角度系统性地探讨了世界各国学分、文凭和资格证书之间相互认可的问题,采用多案例比较的分析方法,详细梳理了欧洲、大洋洲、亚洲和北美洲等大洲的10多个国家资历框架以及全球性和区域性资历认可公约的建设与实施情况,探讨了国家资历框架的多样性与外部社会背景的关系;同时,从历史和结构分析的视角探讨了中国教育的治理体系和文化传统,以及我国学分、学历与国外学分、学历的接轨问题,并对建设中国特色的国家资历框架,进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目标进行了制度设计。这些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教育的国际化、完善全球教育治理体系的制度建设,具有非常专业性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在该书对教育的国家资历框架这个宏观的理论与现实课题的研究中,作者准确地抓住了其中一个具有高度关联性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与系统的思考与探讨:在学习型社会教育的国家资历框架中,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正规学校教育和非正规、非正式学习,以及不同学习结果之间相互衔接,彼此联通,进而加强教育和劳动力市场衔接,促进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不断消解学习中的各种等级性、地域性、时间性差异,推动终身学习等问题的研究。这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教育改革的难点,也是本书的一个亮点。

学制是一个国家教育治理体系的基础性问题,也是教育的国家资历框架的微观基础。学制的建设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的水平,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国家学制的设计与特点,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的合理性程度,对于整个教育资源的配置与优化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高教育的效益、实现教育民主化的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在这个问题上的研究与探讨,至少有三个非常突出的进展与创新之处。

首先,该书抓住了学制建设的主要特点与要求,从学制系统的“末梢”入手,探讨了教育与学习的“立交桥”问题,促进了学制系统的现代化建设。一般而言,学制建设的合理性可以简要地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分段少,分支多。它要求在学制系统中,尽可能减少过多的间断性,而增加教育与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同时,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不同的学习需求,学制系统应该为学习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与发展路径,而不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这种“分段少,分支多”的学制体系能够更加充分地提高教育或学习的效益,适应因材施教的要求,有助于更好地培养人才。然而,近年来关于学制的讨论常常纠结于学制中某些学段的时间长短,而很少去关注学制系统中的分支问题,更遑论学制系统中各个分支之间的彼此连接与互相沟通。殊不知,学制系统中的分支及其相互沟通恰恰是学制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与重要特点。而这也恰恰是现代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一个合理的学制系统应该为人们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途径与广泛的选择,并且为人们在学习途径中的各种转换与沟通创造更大的便利,进而为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培养更多不同类型与特点的人才,满足人们个性化发展的要求。该书在这个问题上的关注与研究是非常敏锐的,为人们认识与建设现代化的学制系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性框架。

其次,该书的创新之处还在于,它不仅探讨了学制系统的改革途径,而且对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学制体系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实事求是地说,学习型社会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目标与发展趋势,一直是近年来国际国内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点,也是教育界非常关注的重大课题。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与学习不再被截然划分为获取知识的地点和时间(学校)以及应用所获知识(工作场所)的地点和时间。相反,学习被看作我们与他人及周围世界的日常互动中持续发生的事情。学习已经成为人人可得、随时随处可得、不同方式可得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由于不同时空、不同方式的学习,以及不同形态的学习成效与结果仍然处于一种分裂的状态,不同教育形式或不同学习成效之间的相互认可与彼此连接,似乎是一种玻璃天花板,成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由此极大地影响与阻碍了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尽管技术革新正在重塑工作需要的技能,劳动力市场对高级认知技能、社会行为技能以及能够预测适应能力的技能组合需求不断上升,但现有学制系统对这些新知识、新技能与新成果的“合法性”的支持与接纳的制度性空间却十分有限。由此可见,将学制系统的改革与建设从正规的国民教育体系拓展到学习型社会,是一种必然的走向。

再其次,本书不仅探讨了学制系统的“末梢”与微观基础的建设,将这种学制建设的触角延伸到了学习型社会的领域,而且还从教育国际化的角度,探讨了国际间教育“立交桥”的建设,为进一步拓展教育的全球化,特别是全球化教育治理体系的建设,提供了一种十分有创见的思路。坦率地说,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包括学生的国际流动与教育成效的相互认可,实质上也是一种国际学制的问题。而国家资历框架作为提高教育体系灵活性、扩大教育机会、提高学习者流动性的重要政策工具,正是这种国际学制系统的表现形态之一。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对此基于正规国民教育体系的学历或学位证书,突破了对此学校教育或学习的局限,而是根据社会与教育发展的实际,极大地扩展了学习资历概念的外延与内涵,对学习者各种不同的学习成果与相关的资历资格,以及由此所获得的从事某种活动的条件和身份,包括学习者在知识、技能、能力、态度上的递进形式与通路等,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合法性证明与认可。由此,打破了普通教育、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隔阂,打通了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非正式学习之间的壁垒,并且通过质量保证机制,将人们在职场、工作场、生活场的学习和工作业绩之间建立一种可以相互沟通与转换的机制,实现学校教育和非学校教育、正规学习和非正规学习、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等各种类型的教育之间学习成果的相互认可和多维转换。这就是一种国际学制系统的雏形,是教育国际化的新形态,是全球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基础。

(作者系太阳集团tyc5997文科资深教授)

编辑:李华山


2023年05月18日 08:04:5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太阳集团tyc5997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太阳集团tyc5997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