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思客 - 正文

李强、邓湘树:察实情 出实招——中国社会学的新探索

来源:北京日报 3-20 李强 邓湘树

自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社会学要赶快补课,老一辈社会学家费孝通、雷洁琼等挂帅组织中国社会学的恢复重建工作以来,转瞬之间已有44年了。复建44年以来的历史证明,中国社会学正是由于从国情出发,深入了解中国社会,通过总结中国的社会实践、社会实验而提出了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学新的理论观点。

创新“社会治理”理论

社会治理概念最早出现是在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文件中,首次将2004年以来党的文件所使用的“社会管理”概念改为“社会治理”。在处理社会事务、社会矛盾时,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的理论视角确实有很大不同,社会治理特别强调用多方参与、激发社会活力、共建共治共享的方式处理社会事务、社会矛盾、社会问题,而不仅仅是用严格管理控制的方式。此后,中国理论界、社会学界乃至社会各界开始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积极探索这种新的治理方式。

中国社会学界和理论界之所以创新了社会治理理论,这与中国社会特殊的组织结构密切相关。对于城乡最基层单元的研究,中国社会学界传统上称作“社区研究”。在近些年的社会学研究中,中国社会学界将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与传统的社区研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取得了众多学术成果。社会学界坚持将研究重心放在基层社区。基层社区、小区是广大人民群众工作、居住、生活的地方,努力实现每一个基层社区都治理得井然有序、老百姓安居乐业,发挥出广大居民的社会活力,这就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所以,社会治理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尤其是落实到基层社区以后,社会治理就有了其载体和基础。从基层工作来看,社会治理就有了抓手和落脚点。正因为如此,中国社会学界特别强调基层社会治理、基层社区治理。

民生:中国社会学界研究的核心领域

近20年来,民生研究已成为中国社会学界研究的核心领域之一。中国社会学界从理论上阐释清楚了为什么民生建设在中国居于至高无上的位置。中国是拥有14亿多人口的超巨型社会,保障和改善全体中国人民的民生,其任务之艰巨为世之罕见。多年来,中国社会学界发挥学科优势,深入到全国各地民生调查研究的一线,作了众多新的探索。

社会学在中国民生指标体系研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社会学工作者尤其擅长于社会指标体系研究,早在1980年代初就较早推进了中国的社会指标研究。此后,中国社会学界将社会指标发展为衡量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标准体系,这为后来的中国“民生指标体系”研究奠定了基础。社会学界的民生指标体系研究,使得中国的民生研究系统化、精细化,分别从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住房、医疗健康、养老、扶贫以及基层社区治理等九大领域研究民生。这九大领域的共同特点就是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九大领域绝非相互割裂,而是常常交融并汇在一起,这非常符合社会学的综合性研究特征。另一方面,社会学研究最强调一线实践,社会学者的研究最贴近老百姓,社会学特别重视居民入户研究,所以社会学研究最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而这就是真实的民生。

社会学的民生研究还侧重于社会政策视角。根据中国社会学界的研究,中国的最大特征是公共权威机构党和政府具有极其强大的社会政策实施能力,在采取社会政策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采取了中央统一部署和发挥地方积极性相结合的举措,在模式上很有创新意义。当然,在实践中也应注意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活力和积极性。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社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逐步实现了民生改善、社会稳定与社会进步。

对“中国式现代化”做出的积极探索

中国当前正在经历着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城镇化、产业化变迁。中国人为追求现代化已奋斗了上百年,所以中国社会学界将中国特色现代化研究作为社会学最为核心的主题。中国社会学界从以下四方面对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作出了积极探索。

其一,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中国社会学者根据新的形势,探索了多元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包括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以及城市群的发展,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与建立开发区相结合的城镇化模式、建设新城模式、旧城更新模式、就近城镇化和就地城镇化模式等等。在研究中,还特别探索了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理念。城镇化的核心是人与人群的变化,包括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权利权益的变化和现代城市文明理念的形成。

其二,中国特色的产业化道路。中国社会学界采用产业社会学的分析视角,追踪了中国产业进步的整个历程,作出了此领域的理论贡献。

其三,从社会学角度探索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中国社会学界更多的是从“社会治理现代化”角度,阐释了现代化的制度建设,研究在社会建设、社会体系、社会环节的层面需要作出哪些改革与创新。

其四,中国社会学界还探索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的极其重要地位。在国际上,也是社会学者较早启动了“人的现代化”研究。受此启发,早自1980年代初,中国社会学界就将人的现代化作为研究重点。在考察现代化带来的崭新变化时,首先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常常是“物”的现代化,然而社会学认为,现代化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的现代化”。社会学界深入探讨了在人的观念、理念、信仰、信念、思维方式、心理、态度、文明习惯、素质、道德、法治观念与行为、科学知识、技术能力以及各种社会群体的行为举止、民风、民俗等方面,如何实现现代化。

社会学特别强调追求“社会事实”

作为一门实证社会科学,社会学特别强调追求“社会事实”。社会学理论研究是建立在坚实的社会事实研究基础之上的,所谓社会学方法就是探索如何获取社会事实的技术途径。为获取社会事实,中国社会学界也面临巨大挑战。怎样了解如此巨大人口的社会事实?在分析中,怎样克服巨大的地区差异、体制机制差异、人群差异?为此,中国社会学界在应对挑战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近些年来,国内社会学界在社会学方法方面的进步突飞猛进,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已成为社会学探索人类社会行为的重要途径。互联网大数据本质上是人类社会行为轨迹的记录,这为中国社会学界的大数据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社会学坚持一线入户社会调查的核心是获取真实的社会信息、追求“社会事实”,而互联网上新的大数据是人们行为轨迹的追踪记录,所以大数据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获取社会事实的新途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社会学所有这些理论探索,也都需要实践的不断检验。同时,还必须避免闭关自守、自说自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学界一直与国际社会学界不断交流与互动,中国学者提出的社会学新探索、新的理论研究需要得到国际社会学界的认可,因而需要采用国际通识的社会学学术语言表述给国际社会学界,在这方面,中国社会学界同人仍需要努力奋进,开创国际社会学的中国学派、中国理论、中国模式。

作者单位分别为太阳集团tyc5997社会学系、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

编辑:李华山

2023年03月21日 07:32:17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太阳集团tyc5997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太阳集团tyc5997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