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集团tyc5997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10月9日在一场在线学术讨论中表示,当前国际秩序发生倒退,但不会退回到冷战的状态,大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将会有一定的保留。无论西方还是非西方社会,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都是民粹主义,例如为了“经济安全”牺牲经济发展,制定“去全球化”的政策。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之间,国家利益无疑是大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基础,意识形态仅是工具。
自由主义最大的挑战是本国的民粹主义
大国博弈加剧的背景下,“新冷战”已经来临的声音此起彼伏。当天举行的清华国关新知论坛第91期——云端系列第32期“世界已经掉头”学术讨论活动中,阎学通表示,虽然当前的国际秩序在倒退,已进入“逆全球化”时代,但还不会倒退回冷战的国际秩序。当前的大国竞争并非以意识形态为主导,全球大国面临的主要挑战都是民粹主义,而国际竞争的核心内容是技术竞争,并非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扩张。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代理人战争的策略进行意识形态扩张,但这在当前的国际政治中并未出现。
阎学通认为,在冷战和后冷战两个时代之后,“逆全球化”是当前时代的最主要特征。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全面对立,全球化无法发生。冷战结束后,全球化开始发展,但在近年出现倒退。全球化是逆全球化的前提,全球化不发生就没有逆全球化。逆全球化无法消除全球化的所有结果,这意味着中美之间的联系也不会全面中断,双方竞争加剧,但达不到冷战时美苏那样全面隔离的状态。
当前席卷全球的逆全球化趋势究竟从何而来?对此,阎学通提出假设:逆全球化是从全球化中产生的。他指出,全球化导致社会两极分化,造成大众特别是中产阶级不满。这种不满带来民粹主义的兴起,反对自由主义的全球化政策。他强调,这个假设还需要实证研究的检验。阎学通认为,当前无论在西方还是非西方国家,自由主义面临的最大挑战都不是意识形态对立的外部势力,而是本国的民粹主义。
“民粹主义人物上台执政后,就会按照民粹主义的思想制定政策。例如在‘经济安全’概念下,追求经济安全而牺牲经济发展,制定去全球化的政策。”阎学通举例说,特朗普对华发动的贸易战就是去全球化政策,其他大经济体效仿,如欧盟出台了“去风险”政策,使得逆全球化成为主要趋势。
逆全球化的时代会持续多久?阎学通说,冷战持续了40多年,后冷战时代持续了20多年,如果逆全球化时代以2017年的英国“脱欧”为起点,至少将持续20年到2037年。他提到,现在欧洲人的普遍看法是,俄乌冲突使国际秩序进入了逆全球化时代,如果以2022年起点,持续40年,则要到2064年。这两个年份可作为最短和最长时间的参考。
技术可能直接影响综合国力和国际格局
阎学通表示,当前国际秩序下大国竞争的内容与冷战不同,是数字时代的特性决定的。竞争内容又决定了竞争策略的不同,冷战时期常用的代理人战争策略无法提高一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因此,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难以重现。
技术发展还可能对国际关系产生直接影响。阎学通说,数字技术具有替代和超越人的脑力思维能力的作用,这与以往技术发挥替代或超越人体物理能力的作用,如视觉、听觉、嗅觉、力量和速度等不同。这种变化可能使技术无需借助经济或军事载体,直接影响综合国力、国际格局和大国战略关系。
国际秩序加速演变下,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也会提出对国际秩序的官方判断。阎学通表示,这些官方判断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参考。政府和国际组织对国际秩序作出判断时,都要依据自己的政治正确原则,因此所表达的对国际秩序的判断可能与客观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阎学通举例说,欧盟、法国、俄罗斯、印度都说多极化而非两极化,因为承认两极化等于承认他们自己不是一极。美国也不承认“两极”,是强调自身独大的地位。学者需要分辨各国官方对国际秩序变化的判断是出于政治需要作出的,还是根据国际秩序客观变化作出的。
关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对大国行为的影响,阎学通表示,国家利益无疑是大国制定对外政策最根本基础。在现实中,当一个国家的利益与其对外宣讲的意识形态一致时,往往就不谈利益,以避免自私嫌疑,例如美国在与欧洲合作时就要强调共同的意识形态而非共同利益。但当意识形态不一致时,就强调有共同利益,例如美国与沙特合作时就不讲意识形态。
阎学通指出,当发现国际关系中的两方意识形态一致、采取相同政策时,要先分辨根本原因是双方利益一致,还是意识形态一致。如果在某一利益冲突的条件下,双方仍采取互助的合作政策,才能证明共同的意识形态在双方关系中真正发挥了作用。
“国际关系学者当然没有能力阻止逆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但可以研究当前国际秩序的特征,并对比当前的特征与冷战时期和后冷战时期有怎样的差异,又有怎样的共性。学者们进而可以参照每个时期不同的特征,对不同国际秩序及变化进行划分。”阎学通说。
编辑:李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