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最新动态 - 正文

【两会之声】韩林海:深化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打造面向东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全国政协委员,太阳集团tyc5997土木水利学院教授,广西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韩林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当前,东盟与我国互为最大贸易伙伴,是我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一带一路”建设和实施“双循环”经济发展措施对外循环的重要地区,中国和东盟地区已经成为最具活力、最富内涵、最为互利的关系之一。

广西自古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是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具有“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优势,是我国面向东盟发展的前沿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开放门户,应统筹强化科技、教育、人才支撑,着力打造面向东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其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利于维护中国-东盟安全合作。通过共同构建区域对话及各类创新合作平台,强化和平解决争端的区域机制,发展面向和平、安全、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二是有利于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可与东盟国家在更多领域开展经贸交流与合作,完善外经贸服务支持体系,推动双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三是有利于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提速,为共建“一带一路”增添新动力,在服务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中发挥更大作用。四是有利于打造“区域之都”。以建设区域人才创新中心为契机,吸引更多国内外一流创新资源和高端人才智力来华,打造高端人才汇集、创新要素富集、跨国交融的中国-东盟共同体“区域之都”。为此,建议:

一、打造中国-东盟区域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发挥广西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整合资源,开展国际办学,培养面向东盟和国内产业需求的高水平人才,形成有东盟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广西高校联合在东盟领域有研究优势的国内高校共建中国-东盟经济学院和中国-东盟联合研究生院,打造聚焦东盟的区域国别研究基地、科教融汇基地、特色智库、信息交流中心和“留学中国”品牌,为服务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双向输出和培养人才;二是支持开展国际联合办学,整合广西高等教育资源组建中国-东盟大学(国际校区),与东盟国家一流大学联合办学,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并建设成为东盟优秀人才出国首选高校,条件成熟时,上述中国-东盟联合研究生院可划入中国-东盟大学统一管理;三是促进“双一流”高校引进境外优秀教育资源,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和机构。

二、建设中国-东盟国际人才聚集高地。一是在广西、云南、贵州等与东盟国家毗邻或交流往来频繁的省区设置专项经费和国际专项科研项目,引导科技创新资源面向东盟国家流动和共享,进一步优化实施东盟国家杰出科学家来华工作计划,吸引东盟国家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到中国深入开展合作研究;二是赋予国际专项科研项目承担人员更大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形成较为灵活的国际项目管理制度,让广西真正成为东盟优秀人才的汇聚港和事业发展及价值实现之地。

三、着力打造吸引人才的重大平台体系。一是集中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在广西建设一批推进产业发展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发起中国-东盟“大科学计划”,为人才提供一流的创新平台,形成人才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以重大平台为依托和牵引,吸引、聚集一批“高精尖特缺”科技创新人才,引领中国-东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支持广西高校针对新能源汽车、铝产业、智慧农林等领域“卡脖子”问题,与中国-东盟地区相关头部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共建未来技术学院,吸引东盟优秀青年人才集聚,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清华新闻网3月5日电

记者:徐子越

编辑:李华山

审核:郭玲

2024年03月05日 10:22:11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太阳集团tyc5997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太阳集团tyc5997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