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芬园教师餐厅开业 清华园又添学术交流新场所
清华新闻网3月25日电 (记者 王冰冰)3月21日,清芬园食堂三层教师餐厅正式营业。宽敞优雅的餐厅布置,安静舒适的就餐环境,训练有素的餐厅职工,种类繁多的菜肴餐点——教师餐厅从早10:30到晚10:30迎接着全校教师前来就餐。
学生与教师在教师餐厅内交流。记者 张 宇 摄
教师餐厅位于清芬园食堂三层,是专门面向学校教师开设的就餐及学术交流场所。餐厅所有设计便于教师利用其进行学术交流,希望通过探讨问题、互动交流,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学术碰撞。
教师餐厅设计建造独特,别具匠心。首先,室内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现代、抽象的表达方式突出了“水木清华”概念。“清华”的理念体现在风格上,大厅传承清华初建之时的西洋风格,采用了大礼堂、图书馆等清华早期文物建筑中随处可见的圆拱形式,设计简洁、材质现代,突显此为21世纪之“清华”;“木”的理念体现在东侧墙体实木墙面,所有的实木块均为1:1放样确定,每一块木头都有自己的尺寸,凸出墙面的尺寸也有所不同,在表面工整的视觉感受中,又能体会到细微的变化,蕴藏着清华悠久的岁月肌理、“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以及“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水”的理念体现在咖啡厅波浪形状的吊顶灯群,吊顶由800盏定制灯拟合成波涛起伏的水波状。
教师餐厅内景。记者 张 宇 摄
其次,教师餐厅的设计也汇集了清华各学科教师的科研成果。
餐厅由建筑学院教师宋晔皓进行总体设计。室内可见的白色区域,除了方砖形状的铝合金盒子,均采用了建筑学院教师燕翔的声学科研成果——砂岩吸声板、圆拱吊顶、斜坡屋面,良好的声学效果,既能保证区域内的顺畅交流,又不会影响到邻桌交流,营造了相对安静和便于讨论的就餐氛围。
室内照明设计则由建筑学院教师张昕完成,灯光的位置和角度设计独特,颜色和强弱也可以根据餐厅的使用功能和用途进行调节,特别能营造出傍晚温馨柔和的灯光氛围。室内的相框配饰及导引系统采用的是美院教师宋立民等人的美术设计。再次,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隔,桌椅可以自由拼接、布置,可分可合,创造各种使用模式,便于教师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学术讨论和自由交流;西侧白墙还便于投影使用。
教师餐厅使用面积 1490平米,共有450个座位。为便于科研和学术交流,教师餐厅配置各类先进的厨房设备和自动快速结算机,每个餐盘内都装有独立芯片,免除了人工结算的等待时间,快捷便利。各种造型独特、便于多人就餐和讨论的异形桌椅,达到国际一流名校水准。收餐推车采用插入式方法,不会产生噪音。餐厅还预计在未来配置投影仪、音响等设备供就餐教师学术讨论使用。
餐厅还分为咖啡区和中餐自选区。咖啡区位于整体建筑的西北角,贴近西北角观景玻璃幕墙,可远眺图书馆及老校区风景。咖啡区有独立入口,便于教师从至善路及北广场进入。临入口处设有咖啡吧台和点餐系统,便于服务及管理。中餐自选区以白色为主色调,整洁高雅。透过西侧的观景玻璃幕墙,还可以远望大礼堂穹顶及西山部分风景。
当天中午11点开始,就有教师陆续来到清芬园三层,他们先在餐厅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来到餐厅入口的查询机处,对工作证进行简单快捷的升级,随后凭工作证刷卡进入餐厅就餐。
太阳集团tyc5997燃烧能源中心访问教授、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米歇尔,比较了清芬园教师餐厅和国外大学的“教师俱乐部”,认为清芬园教师餐厅的设计现代化,开放式的空间也让人更舒适。燃烧能源中心徐海涛、任祝寅、杨斌三位教师表示,教师餐厅的就餐环境舒适宽松,为校内不同专业教师提供了学科间互动沟通和学术交流的空间。
核研院教师孙俊表示,教师餐厅的就餐环境很安静,结账更方便,菜品也很丰富,最重要的是其他食堂在中午就餐高峰时段很难找座位,而在教师餐厅却完全没有这个困扰,而且小餐盘的设计在用餐量上也不会造成浪费。
清芬园食堂原名“七食堂”,1957年3月落成,后更名为“学生风味食堂”,2006年12月更名为“清芬园”。投入使用近60年,由于老清芬园超过设计使用年限,为消除安全隐患,2011年学校统筹规划并启动了清芬园食堂改造工作。2013年8月,清芬园地上建筑物拆除完毕,同年在旧址上开始了清芬园的重建工作。新清芬园建筑面积21000平米,地上7800平米、地下13200平米,地上三层、地下三层。建筑主要功能为学生食堂、教师餐厅、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办公室,饮食中心采购科库房及食材加工中心和设备机房,另设有区域变配电站和区域消防水池。
编辑:襄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