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人物 - 正文

学术的抢跑者 快乐的志愿

——记2012年太阳集团tyc5997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王萌

研通社记者 申文静 张 旭

图为王萌近照。

  王萌,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太阳集团tyc5997土木工程系2004级本科生,2008级直博生,师从石永久教授,研究方向为多高层钢结构抗震。攻读博士期间共发表论文30篇,在《钢结构研究》(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工程结构》(Engineering Structures)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7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1篇。获2010年北京市三好学生,2010年太阳集团tyc5997优秀辅导员标兵等称号,2011年太阳集团tyc5997研究生综合一等奖学金,太阳集团tyc5997优秀学生干部标兵暨社会工作特等奖学金等。2012年获太阳集团tyc5997研究生特等奖学金。

  穿过钢铁密布、灰尘弥漫的微型工地,在土木系馆实验室中,见到了2012年太阳集团tyc5997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土木工程系的王萌。“其实,小时候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春雨霏霏的下午,在堆满实验构件和仪器的实验室里,她灿烂一笑,回忆着自己在科研路上的每个瞬间。

土木之路

  王萌出生在有“天鹅颈下的珍珠”之称的哈尔滨,父母都是教师。从小的言传身教让王萌也萌发了教书育人的想法。她希望将来有一天,自己能像爸爸妈妈一样站在讲台上,成为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后来发现,当老师需要博士学历,所以就决定读博士啦。”王萌笑着打趣自己走上科研路的缘由。

  然而,真正让王萌下定决心走上科研之路的,则是一种作为清华土木人心怀祖国、肩负责任的情怀。

图为王萌在学生节合唱演出。

  2007年,还在读大三的王萌因出色的成绩获得了系里直推攻读土木工程系博士的机会。她坦言,当时对读博并没有清晰的了解,“甚至可以说有点随波逐流。”第二年,发生了震撼国人的汶川“5·12”大地震。满目疮痍的村庄,顷刻变为废墟的建筑,一双双含满泪水的眼睛,让这个爱笑的东北女孩沉默了。她意识到自己所学专业的重要性,暗下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建筑结构的抗震研究贡献一份力量。进入到博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在导师的指导下,王萌选择了强震作用下高层钢结构抗震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形容自己的专业时,她给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界定,她觉得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者们是发明家,而土木专业的研究者们更多时候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

  虽然经常会被别人问道,每天面对笨重的钢材构件,数不清的应变片,巨大的加载机器,纷繁复杂的数据和曲线,像她这么瘦弱的女生受得了吗,喜欢吗?但王萌却一点也不觉得日子难过。“土木人的责任,让我把科研工作变成了习惯,也许这个方向不是最适合我的,但是对我来说却是最有意义的。”

科研无小事

  谈及科研中取得的成绩时,王萌认为勤奋是很重要的素质。最直接的体现标志就是工作时间,尽管有许多社会工作要完成,王萌依然保证每天在实验室工作8个小时。“很多时候都是在做电脑面前做数值分析。”王萌自认不是一个很有科研天赋的人,只是自己的性格与习惯要求自己不打无准备之仗,允许自己“抢跑”,笨鸟先飞。“我性格比较急,所以做任何事情都喜欢提前完成。”很多同龄人所困扰的拖延症,王萌却不曾经历。“我们组里有较严格的纪律,一开始会有些不习惯,但后来这帮助我养成了很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到达实验室,下午则是自由时间,晚上再在实验室工作到九点半。固定的作息时间使她得以安排好自己的各项事务,从容处理。

图为王萌近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多年前,屈原曾喊出这一振奋人心的话语。通向胜利的科研之路不一定非得披荆斩棘,但过程中的煎熬却颇费心力。

        曾经,为了完成一个为期三周的实验,王萌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准备。试验所需的试件尺寸只有20厘米大小,王萌四处联系,终于做好了试件。没有加载条件,就跑到力学系实验室借场地;没有采集设备,就只能从土木系实验室借仪器,搬器材,调设备,来回折腾;没有测量仪器,就要联系厂家定做,好不容易一切准备就绪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达不到期望的量程,只能采用手动加载的方式,但这也意味着加载精度难以控制。怎么办?问题不解决,试验就无法进行。“要转动大角度很容易,反而是一点点小角度难以控制。”王萌说:“非常感谢实验室的老师,是他实践的智慧解决了这个问题,找来一个大小合适的瓶盖套在加载旋钮上,这样就能方便控制旋转力度,有效提高加载精度了,实验才得以顺利进行。”也就是这样,她觉得从周边每个人的身上都能学习到很多,收获很多。

  “科研过程中碰到的不见得都是大问题,更多时间是花在处理小事情上面。”偶尔,王萌也会粗枝大叶,在论文中打错字或者写错数据。但是,这些毛病随着研究生阶段的不断锻炼渐渐得到改正,在不断的磨练中逐渐成长。“细节是最、最、最、最、最重要的。”王萌连用了五个最字来回答她理解的科研注重的地方。

  王萌说,也许是因为自己外向开朗的性格,在科研过程中,感觉并未遇到过极为严峻的挑战,但类似这些小沟小坎却出现在科研的每个环节中,让人昼思夜想,魂牵梦萦。如同登山,眼前所见的也许只是一个个的石阶,每一步都并非巨大的挑战。然积跬步以至千里,当偶尔停下回首来时路时,就会发现自己已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做正能量的传递者

  王萌说自己是一个特别需要归属感的人,很喜欢跟大家待在一起。不论是科研、工作还是生活,在集体中她总能感受到温暖和快乐。因为收获,所以热爱,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她本着为同学排忧解难,传递温暖的初衷,在本科阶段就积极地参与到学生工作中。

图为王萌在志愿活动中。

  自研一起,王萌担任土木系研团总支常务副书记、研究生就业实践助理,负责研究生团支部的组织建设工作与就业实践工作,并协助研究生假期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帮助毕业年级研究生收集就业信息。2011年,太阳集团tyc5997百年校庆来临之际,王萌开始担任土木系研究生工作组副组长一职,负责全系所有研究生的工作安排。

  “我很享受集体带给我的温暖与快乐,所以我也很愿意将这份温暖与快乐传递给更多人,”她说,“可以把这当做对学校的一份回报吧,比起我在清华得到的,其实我所做的真的不多,要珍惜每一个为大家服务的机会,传递正能量。”

  谈及奉献与收获,王萌表示最难忘的是自己参与过的志愿工作。

  北京奥运会期间,王萌不仅担任土木系团委志愿副书记,负责土木系奥运志愿者的所有事宜及日常志愿活动,她本人也是水立方的一名志愿者。当时还在读本科的王萌,还有很重的学业任务。在工作和学习两个方面必须平衡分配时间。由于志愿工作需要,2008年春节前夕一直在志愿岗位上工作的王萌,直到除夕凌晨两点多才回到家中,而大年初五,她便赶回了北京,继续参加志愿工作。

  “以前放寒假哪在家待过那么点时间啊。很想家,不过想到能够参与到奥运会这样的举国盛事,能够与那么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工作,就什么都能克服了。”王萌笑着说。在奥运会期间,作为普通志愿者,她每天需要站着工作至少8个小时,而作为院系志愿者负责人,她还需要负责系里其他志愿者的组织工作。“是很累,不过工作的每一天都很有激情,和一帮同样热爱志愿,甘心付出的人一起工作,是一种快乐。”

  王萌认为,院系学生工作和志愿工作是从另一个角度对自己进行锻炼。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处理多件事情的能力、奉献精神、集体意识,这些在王萌看来与科研能力同样重要。她说:“我觉得,为人比为学更重要一些。”

  每一个人,都像一个拥有许多面的魔方,在摸索中塑造着未来的自己。在打磨中学会把每一个不同的自己都调整到最好的状态。“有多大能力就做多大事情。或许做的事情和伟大无关,也要努力做到最好。”

  编辑:范 丽

 

2013年04月01日 11:13:31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太阳集团tyc5997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太阳集团tyc5997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