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在清华启航
——访2012年太阳集团tyc5997特等奖学金获得者史欣未
学通社记者 王泰华 丁硕
图为史欣未。
史欣未,生物医学工程系2009级本科生。2012年本科生特等奖学金得主。三年学分绩专业第一,连续两年素质测评第一。曾任医学院学生科协主席。多篇论文在国际期刊与会议上发表。
与专业说不尽的故事
2009年,史欣未考入太阳集团tyc5997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初到清华,史欣未像很多人一样,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方向还比较迷茫。万紫千红的清华园里,史欣未开始了她的专业之旅。
生医系如同家一般的感觉,让初来乍到的史欣未产生了对专业的认同感。“生医系是很小的一个系,整个专业内学生几乎都互相认识,同学间的关系也非常融洽。”史欣未通过系内新生导引项目,在与导师和研究生的交流中,感受到了生医系是一个“很前沿、很有意思,也很有交叉性的学科”。
史欣未表示,生医专业虽然目前在国内还不是很热门,但结合国外的发展趋势来看,生医专业未来在中国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的。
大一的时候,史欣未通过新生导引项目、“走进实验室”等活动中与老师和师兄师姐的交流,萌生了去实验室尝试一下科研的想法,并且对医学影像的研究相当感兴趣。大一暑假之后,太阳集团tyc5997生物医学影像研究中心成立之初,她就积极联系实验室的教授加入到刚起步的研究项目“基于化学位移的磁共振脂肪含量检测”之中。
图为做试验中的史欣未。
“一开始的时候,我不懂磁共振成像的原理,甚至不会基本的MATLAB编程。非常感谢实验室的导师和师兄师姐,不仅从基本的仪器操作、课题进展方面给了我很多指导,也引导我逐步深入了解磁共振成像的原理和研究方向。”在一步步的摸索和前进中,她越来越被这个领域的神奇吸引:从临床上不同部位、不同对比度的影像,到科研中探索人的思维、代谢等奥秘,磁共振成像既有广泛的应用范围,更有强大的待挖掘的潜力。
做科研的经历其实是很辛苦的,史欣未在特奖答辩时提到“我经常连夜做实验,凌晨回宿舍时能看到食堂已经在准备早餐”的话语,让现场一片感叹。采访时她解释道:“因为有的实验有特别的要求,往往要一做七八个小时,而白天机器有些单位要占用,所以我们要在晚上做实验。”第二天往往还要早起看数据,听起来是非常辛苦的日子,史欣未却乐呵呵地说:“无论数据很好还是不好,对自己都是一个鼓励。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不会在意是不是辛苦了。”
大三的暑假,史欣未到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参加暑期科研项目。她参加的项目需要对一头猪进行反复处理和扫描,每次扫描都需要两个小时。老师们都是每天早上6点就到实验室,一直呆到晚上12点,研究生们则是两班倒。谈到这次交换的收获,史欣未说,“我在那边学到的是一种坚韧不拔,不怕辛苦的精神,老师说其实这就是对科研的热爱。”
从刚起步的项目到作为文章第一作者的论文在国际期刊发表,在磁共振成像的研究探索中,史欣未认为:“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从学习委员到院科协主席
从大一班级学习委员兼科协干事,到大三的科协主席兼任班级团支书,史欣未的社会工作生活也丰富而精彩。
在被问到班级工作和系里的工作有什么区别时,史欣未这样说到,“当学委的时候,要负责许多比较琐碎的具体任务,服务的对象也都是同班同学,大家的需求相近;到了科协主席职位,就要面向四个年级的同学,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重点和需求,这就需要更高的眼光和更强的统筹能力。”
身份和职责上的改变,对一名新上任的科协主席来说的确是不小的挑战,史欣未对此却有着自己的理解。“我希望把对学术、对科研的热情扩散到周围更多同学当中,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在她看来,只要以热爱和热情为动力,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在史欣未的带领下,生医系科协在巩固原有的“走进实验室”活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面向大二、大三同学的“SRT宣讲会”,帮助这些想要走进实验室的同学对科研有更深入的了解 。宣讲会在老师和同学中间都取得了很不错的反响,在科协的帮助下,目前大三年级中也已经有超过60%的同学参加了SRT项目。
在担任科协主席期间,史欣未还负责了第五届医疗仪器创新设计大赛(简称“医设大赛”)的组织和举办,这也是每年生医科协工作的重头戏。该年医设大赛吸引了全校范围内10个院系的同学的参加。在这样一届十分成功的大赛背后,自然也少不了科协人的努力与汗水,其中由于院系规模较小,科协人手不足着实让史欣未感受到了压力。
“我们一直在想各种办法解决如何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把我们的宣传工作做得更有效率,让全校更多的同学关注并且参与到我们的医设大赛中。”在经过了科协的多次讨论之后,科协的同学们齐心协力,在许多大课堂进行课间宣讲,并且张贴几千张宣传海报,最后终于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许多参赛的同学笑着对史欣未说,他们觉得医设大赛在整个校园特别有存在感。每当听到这些话,史欣未和她的科协同学们都会感到十分欣慰和满足。
梦想在清华启航
最初来到清华时,史欣未的梦想是“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四年之后,她对此有了更清晰的理解:“对社会有用的人”是“对社会有责任心,会把自己人生的目标与整个社会结合在一起的人。”在周围的老师和同学看来,史欣未是一个很有社会责任感的生医人,史欣未则觉得,自己是深受清华这种氛围的影响:从第一次来清华参加自主招生的时候,就觉得整个清华有一种特别踏实专注的感觉,到清华之后,从周围的清华人,尤其是一些特别优秀的辅导员和师兄师姐的身上更能感受到一中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史欣未认为,这种厚重的社会责任感,是清华精神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史欣未本科毕业后将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专攻医学影像方向的研究。“在医学影像方面做出比较突出的成果,将不仅对临床还是科研都会有更多的贡献。”史欣未对自己未来规划的道路是“成为一个比较独立的研究者之后回国为祖国医学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坚定而充满理想,史欣未阐释着一个生医人的社会责任。
(清华新闻网9月29日电)
编辑:范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