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清华人物 - 正文

做学生追梦的助力者

——记2013年太阳集团tyc5997优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者、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熊义志

记者 高 原

  熊义志,1975年生,1993年考入太阳集团tyc5997机械系,199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2004年先后就读于我校21世纪发展研究院和公共管理学院,获管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公共管理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并留校工作。2008年~2009年赴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做访问学者。曾任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现任我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公共领导力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就业中心工作4年,9次进藏,这一数字在熊义志的工作履历上仍在不断增加。

  从他2010年担任我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以来,平均每年两次,一次带学生就业实地考察、一次毕业时送他们上任,每次短短数天来不及领略雪域高原的风情就匆匆离去;但他始终把那片太阳眷顾的地方留在心里,总是牵挂着在祖国边疆奉献青春的清华学子们的成长与发展。他言语朴实,但说起学生们的故事就眼神发亮滔滔不绝,得知要刊登他的人物通讯时忙摇头摆手:“胡和平、史宗恺等校领导和老师们因为就业的事情去的次数比我还多。学校始终牵挂着走出去的同学们,我们也被他们的精神鼓舞着,毕竟他们才是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的人,还是多写写他们吧。”

扶上马、送几程 关心一辈子

     索多,我校2013届社会科学学院硕士毕业生,出生在日喀则拉孜县一个小山村里的他是当地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考上大学、而且是到清华读书的孩子。兄弟姐妹5人,他排行老三,其他人都只完成了小学学业。清华研究生毕业后的他,决心回家乡工作。

  “索多很早就决心回西藏基层工作,非常坚定。我和他很熟悉,前后长谈过三次。”熊义志说。索多从小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秀,小学毕业后便被推荐到山东一所西藏中学就读,此后在省重点日照第一中学读高中并考取清华。从十二三岁的小索多只身一人来到远离家乡的地方独自生活学习开始,回西藏、回到父母身边的愿望就深深埋藏在他的心底。“就像他对我说的,回到家乡是自然的过程。至于是什么原因让他重新回到原点,他说那是一种力量,那种力量来自于责任。从西藏到山东再到清华,走的每一步、得到的每一次机会都来之不易,机会也意味着责任,如果只想着自己的舒适与安逸,就对不起家乡一直关心着他的人们。我理解他”。说起学生的成长与蜕变,熊义志既骄傲又心疼。

  索多也曾经历迷茫的时期,并十分感谢熊义志等老师曾对他的帮助。“我去年11月时和熊老师取得联系。当时一方面自己对基层工作不了解,一方面也面临很多其他的选择,有些困惑。我通过系里得到了熊老师的邮件地址,把自己的想法写信告诉他。没想到他立即回复了,还打电话叫我去他办公室。他推心置腹的谈话更加坚定了我回西藏的决心,后来我果断放弃了手里所有的面试机会。”索多说。

  和索多的成长轨迹截然不同但作出同样选择的,还有机械系2013届本科生王全明。“他生在天津,一米八的个子,曾担任学生空手道协会会长,典型的阳光男孩,却有难得的勇气。”熊义志几乎对每一位赴基层工作的同学都了如指掌。

  王全明本来已经在北京得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同班一位去甘肃选调的同学让他深受触动,萌生了去西藏基层工作的愿望。熊义志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找他谈话,邀请他来参加就业指导中心组织的座谈会。“熊老师不是简单地鼓励我去,而是全面介绍在西藏工作生活可能面临的挑战,让我们作好思想准备。这样反而让我们觉得心里踏实,感受到学校的支持与良苦用心。”王全明说。

  5月份,王全明随队前往西藏就业实践。第一天到西藏就发生了高原反应,连续输了两天液才好。“熊老师像兄长慈父一样照顾着我们,这点小困难不会动摇我的决心,因为挑战才刚刚开始。”王全明坚定地表示。

  “从2008年开始,我们先后有16名毕业生前往西藏基层工作。西藏的条件很艰苦,但他们做出了很多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学校为他们感到高兴,也希望尽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的困难。例如学校成立励业基金、廖凯原奖励金等,为这些去祖国边疆基层工作的同学们提供帮助。”熊义志说:“以前我们讲‘扶上马、送一程’,去年陈吉宁校长进一步提出要‘扶上马、送几程、关心一辈子’,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切实感受到这句话的重要性,也在这样去做。”

大胆创新 开发多样职业辅导工具

     在就业指导中心走廊的尽头,有一间办公室与其他房间构造截然不同,这就是用做职业模拟训练的行为实验室。每次同学们被分成两组,一组模拟组,一组观察组,两个房间隔着单层玻璃。在训练室,模拟组的同学们按照任务要求进行 “无领导小组讨论”,过程将被视频音频采集设备记录下来。在观察室,指导教师和观察组同学注视着对方的一言一行。讨论结束后,模拟组同学先自我评议,然后回看录像再评议,观察组同学和指导教师再逐一评议,最后作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经过这番过程,看得出同学们触动很大、印象颇深、收获不小,同时暴露了很多问题。有时我给他们出了两道题,他们却只讨论了一个,这都是很严重的失误。”熊义志评价说。

  熊义志在公管学院公共领导力研究中心时就曾想建立领导力实验室,此后他调研了几所学校和企业,终于在2012年成立了我校职业行为实验室,这也是国内高校就业中心第一家职业行为学实验室。“在我看来,这只是一个开端。我设想着把学生职业发展能力训练 ‘真刀真枪’地做起来。”熊义志说。

  近年来,就业指导中心不断开发互动式、个性化、体验型的职业辅导工具,积极扩大一对一的职业咨询覆盖面,拓展工作坊、模拟训练、巡回工作室等就业指导方式。今年举行的第八届生涯教练计划更是达到 102名教练、1100余名学生参加的空前规模,取得了很好的活动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就业指导中心还不遗余力地推动 “一体两翼”就业信息平台建设,以新风格、新功能和新媒体的信息服务,适应90后学生的特点。“一体两翼”指的是以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为基础、以移动平台和社交网络为辅助的信息平台。改版后的就业信息网针对学生、教师、雇主、校友四类人群设计了不同入口界面,匹配不同功能,加强实时互动。此外,“清华就业”微信公共账号定期推送《就业微报》,手机客户端、人人网、QQ等同学们常用的信息平台各有侧重地开展起来,深受同学们的好评。

  “现在高校就业信息网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今后应朝着‘检索’的方向不断革新。我们也希望学生进一步转变求职行为,从以前的等待jobfeeding 到今后主动 jobhunting,第一步应该学会 searching———根据你的职业兴趣有目标地筛选信息。”熊义志说。

倾心构建清华特色就业引导体系

     “思想政治工作要产生持续的影响力,关键是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学生,一靠科学健全的工作体系,二靠深入细致的个性化工作。”荣获 “2013年太阳集团tyc5997优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的熊义志结合自身工作,对于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有自己的一番理解。

  近年来,就业指导中心为构建具有清华特色的就业引导工作体系,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举措。例如,“彩虹计划”基于学生不同发展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资源匹配;“北斗计划”为学生提供切重要害的职业发展辅导;构建雇主联系网络,同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单位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为毕业生就业开通“校园直通车”;建立跟踪服务机制,对重点单位工作毕业生“扶上马、送几程、关心一辈子”。

  为了更好地服务同学、联络企业,对于熊义志等就业中心的老师们来说,牺牲节假日是常有的事。“常常下班要出门时,突然觉得还有什么事,想起来该跟某位毕业生打个电话。通完话,才能释然地回家。”谈及工作状态时,熊义志轻描淡写地说。但“释然”二字恰恰折射出他作为一名党员“多干实事、少说空话”、倾心投入学校工作的宝贵品质。

  近年来,我校就业工作实效进一步显现。毕业生就业的地域结构和行业结构与10年前相比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毕业生赴基层公共部门就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就业中心曾获得北京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效奖特等奖、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等多项荣誉。

  “荣誉固然令人自豪,但真正让人憧憬的是通过我们的工作激发学生心中的梦想,助力学生追梦的脚步。20年后,当他们的梦想汇聚起来,照亮清华梦、中国梦时,我从其中也一定能看到自己的梦想。”熊义志坚定地说。

  来源:新清华 2013-11-30

2013年12月02日 13:57:27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太阳集团tyc5997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太阳集团tyc5997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