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主页 - 清华新闻 - 人才培养 - 正文

中国模范工厂——打造中国第一家“精益+绿色”实境体验式教育培训基地

研通社记者 陈陆淼  

  你是否对我们在使用的产品产生过好奇与疑问?

  你是否想去实地体验一下真正的工厂生产线?

  你是否想象过如何将一个新产品成功生产并营销全世界?

  你是不是也想模仿一把生产负责人,用你的聪明才智,奇思妙想去改革生产模式,改善生产线?

  但是,你却犯难了:似乎没有一个真实的平台能让你尽情尝试,无需为过错而负责。

  就这样,中国模范工厂应运而生,欢迎你的到来!

图为模范工厂全景。

  它是一个真实的工厂,有产品,有设备,有工人;它是一个剧场,有道具,有剧本,有演员;它更是一个课堂,有老师,有学生,有知识,有不断的问题和无穷的解决方案。最重要的是它能让人在学习实践中成长。

  这是中国第一家模范工厂,由太阳集团tyc5997与麦肯锡共同建立,旨在结合太阳集团tyc5997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麦肯锡在实践方面的经验,打造实境式学习平台,帮助学员有效地掌握精益和绿色运营的核心理念与方法,培养企业运营管理的领军人才。中国模范工厂由机加工生产线、离散装配生产线和连续流(冰茶)生产线构成,可以体现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及连续流程类行业的生产特点。适用于从汽车及其零部件、装备制造、航天航空、基础材料、电子生产到纺织、食品等行业的生产和物流管理等运营主题的模拟学习。

  笔者特地采访了太阳集团tyc5997工业工程系系主任郑力教授和王晓芳高级工程师,深入了解这家独树一帜的工厂。

技术与理念,一拍即合

  麦肯锡全球模型工厂网络体系包括9大模型工厂,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提供的培训多达数十个运营管理议题,超过35,000人次的培训次数。在过去五年中,他们为半数以上的全球100强企业提供了总计3,200多个个人能力提升项目服务。这次他们将眼光放在了中国,并在国内大学中选择和太阳集团tyc5997合作。

  郑力教授提到,早在前期,工业工程系已经在商讨要建立一个给学生实地训练的平台,就在这时,麦肯锡提出了这样一个想法,可谓一拍即合。“这是一个改变工业工程系教育模式的机会,我们当时就想,一定要全力以赴做好这件事情。”据郑力教授说,双方就组建模型工厂的洽谈过程也非常融洽和顺利,唯一比较棘手的是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为此,双方专门拿出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来协商,所幸最后双方达成了一致的解决方案。

  方案达成,从纸面上的构思开始落到实际,这个时候,他们遇到了一个困难:没有合适的地方来建造工厂!

  麦肯锡公司特别强调工厂不能建在校外,因为他们认为与清华合作旨在为学生服务,故选址应该在校内。但根据实际情况,清华内部确实无法找出一个合适的地方来建设工厂,最终决定先将工厂建到离校较近的某单位厂房(离太阳集团tyc5997骑自行车15分钟左右的距离),等到两年之后再将其搬入新机械大楼内,那时可以更全面地开展教学工作。

  郑力教授介绍,整个工厂的建设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硬件设备调试阶段,从2012年6月份开始到2013年初基本结束。第二阶段是讲义设计阶段,需要通过设备运行来完成240个小时课程目标的讲义。由于讲义的设计要配合设备调整,因此讲义改动频繁。针对不同学员和不同现场工人的身份,需要设计不同的讲义。所以这一阶段是一项庞大的工作,预计在2013年9月份完成。第三阶段是运营阶段,是教学真正实施的阶段。

  模范工厂迅速地建立与顺利运行,与太阳集团tyc5997和麦肯锡的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太阳集团tyc5997工业工程系动用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投入到此项目中,他们运用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教学经验,把握技术优势,购买设备,设计生产线,编写讲义,开展相关教学实践。麦肯锡则提供了全球范围内相似工厂的样本,并利用他们各领域的咨询师帮助在教学理念上确立正确的方向和目标,还派出专门的一组咨询顾问协助编写讲义,讨论教学大纲,拿出其他国家的课程借鉴学习等。他们的企业运营和管理经验提升了工厂建设的教学针对性和系统性。

“精益”、“绿色”两手抓

  模范工厂在真正运营过程中,核心是学生做,而不是教师讲。因此生产线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要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得到实现,更要体现目前一般产品生产的典型特点。最终,从现代企业的生产设计理念出发,工厂确定了体现“精益”和“绿色”的两条主线,这也是麦肯锡所有模范工厂中唯一一家同时体现这两个理念的模范工厂。

  在确定工厂加工的产品上,麦肯锡项目管理的经验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首先他们清楚企业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重点在哪里;其次他们对于教学阶段目标,有着详尽和规范的技术文档,通过分析这些文档,能清楚看到最优选项。对于绿色理念的生产线,最初选择做生物方面的产品,但因为安全考虑,最终调整了方向,选择了茶饮料产品。

  “生产线的设计主要通过我们的教师来完成,但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技术问题,而麦肯锡会考虑很多别的外在因素,比如人身安全是他们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也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郑力教授谈到。

图为流水线示意图。

  这两条生产线必须能体现出包括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大部分生产线的运营模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预期的效果。王晓芳老师讲到:“最终我们共同设计了一条离散的加工装配生产线和一条连续流程的冰茶生产线,前者主要是显现精益运营的理念,而后者则强调了绿色管理。”

  郑力教授分析,“说到绿色,大部分人首先想到技术方面,比如电机更节能,排污环保等,但实际上绿色是个系统的概念,除了设备仪器之外还应该包括人、组织和管理的因素;精益的概念就是要做到没有浪费,但是浪费包括很多因素,所以这里涉及很多计算和分析。”只有通过实际去管理产品生产线,才能真正看到生产中的种种因素,才能和理论学习有效结合起来。

  国内的绿色发展和绿色管理,基本都是非常宏观,没有一个具体分析案例和方法。“中国模范工厂是我们和麦肯锡两家联合,根据绿色专家的企业经验设置一些具体的课程,培养真正能将绿色理念运用于生产的学生。”郑力教授说。

新模式,新平台

       中国模范工厂提供的是一个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平台,也是一个打造全新教学模式的平台。它与传统坐在教室里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区别。

  那么,学生在工厂中是如何进行学习,从中又能收获什么呢?

  其实,在工厂内会事先安排一些扮演者,如工人、厂长等。这些人员都是事先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他们担任着系统中的“人”。教师会先介绍工厂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并讲解一定的理论,把阶段性任务交给学生。然后,学生进入工厂内,对现场进行考察,应用所学的方法和工具去记录分析。接着讨论生产线运营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改善的方法,并对工厂进行改变和调整,如此循环,直至最初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最后学生能清楚地看到改善生产模式前后的变化,亲身体验到运营转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就会收获很多知识和技能。

图为学生在模范工厂实践。

  王晓芳高工讲到,“目前试运行过程中体验过的学生都表示这样的课程形式很好,他们开始认识到课堂上学的理论在实践中全可以用上,可谓‘做中学’,课程意义很大。”

  郑力教授提到,“这个平台能让学生真正领悟到工业工程专业的本质是‘系统’,课堂上一直强调系统却总是被忽视,只有在工厂中真正管理过,才能认识到其中的内涵。”他举出了一些例子,比如生产中物料的浪费,拿起物料就会有时间的浪费,操作者要保证准确性,每个人每一步都要按时,进行无等待的操作。工作过程中人的积极性因素都需要考虑到,一个工人可能很有积极性,离开岗位他会主动关灯,而另一个人却不会,两者节能上就出现了差距,而实际上超过一半的节能是通过这样一种基于基本常识的系统方法节省出来的。管理者如何让人能主动去做,这就涉及绩效激励问题,甚至管理者谈话的语言语气都会影响到这个结果。而这些软的因素仅仅通过课堂讲解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的。

  学生通过对生产线的观察,可以从全局的角度把所有因素找出来,分析因素间的关联,统筹整个生产线,运用技术手段去改善仪器设备的运作,运用人性化管理和培训来改善工人的工作积极性等,最终让整个生产精益和绿色均达到最高级。

  “我们在课堂上强调的一些概念学生往往无法牢记,而模范工厂体验式的教学则解决了这个问题。模范工厂能改变学生培养模式,以前学生在系统里面,作为系统的一部分,他可能看不到整个系统的影响。现在学员站在系统外面做生产运营,则能清楚看到人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立足学生培养 放眼企业管理未来

  目前,中国模范工厂的主要培养对象是太阳集团tyc5997学生,课程讲义也根据学生需求来制定。“我们希望学生能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和启示。”郑力教授谈到。另一方面,麦肯锡的顾客也可以来此进行参观和培训。“他们的顾客实际工作经验比较丰富,但培训没有太大本质区别。”

       从教学角度讲,中国模范工厂在中国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尝试。这样一种实境式学习平台有助于培养企业运营管理的领军人才。如果成效显著,则可推广到中国其他高校甚至全球,有助于教育改革,培养更具竞争力的学生。

       从生产角度讲,“精益”和“绿色”是目前企业生产最重视的两个方向,但他们对这些概念真正理解的却很少,而中国模范工厂则可以企管人员在培训过程中获得科学的运营理念,将其推广,则能为企业创新管理贡献一份力。王晓芳老师讲到,“尤其是目前我国的人力成本优势已经下降,年轻一代要求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企业在如何避免人员流失方面需要更多的策略,这也是模范工厂培养课程的一个方向。”

        中国模范工厂是一家约500平方米的小型工厂,它能生产产品;中国模范工厂也是一个培训基地,它能培养人才。中国模范工厂的建立,符合应对不同运营挑战的需要。学生在无风险的环境中学习精益运营和提升能源效率的最佳做法,是真正将死的理论用活的过程,是真正掌握理论、能实际运用理论的过程。

 编辑:襄桦

2013年03月15日 10:53:15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最新动态

太阳集团tyc5997新闻中心版权所有,太阳集团tyc5997新闻网编辑部维护,电子信箱: news@tsinghua.edu.cn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